書評守護台灣 的星星

方衍濱 |2011.11.13
755觀看次
字級

我對台灣山林熱愛情感,還是如同年少時的我一樣,火苗仍在我心深處,無時無刻地燃燒著。

──鹿野忠雄(1906-1945)



在日治時期的博物學者中,鹿野忠雄是其中的翹楚,雖然他綻放光芒的時間僅有三十八年,但是他帶給台灣動植物、冰河地形及原住民文化的貢獻卻長存於斯土斯民。

鹿野忠雄十五歲那年,深深為台灣的蝴蝶所吸引,可惜那時台灣並沒有高等學校,直至一九二一年台北高等學校(原址為台灣師範大學)成立後,才圓了他的心願來台,在台灣的芒草浪裡當個快樂的追蝶人,成為「昆蟲博士」。

在台灣期間,他多次赴高山踏查高山動植物生態,有系統地採集標本、繪製生物分布圖,將華萊士生態線由菲律賓上修至蘭嶼、綠島之間,發現雪山的冰河圈谷地形,這是台灣地形學重大發現,因此他亦被譽為「學術探險家」。同時,他將觸角延伸至民族學,研究蘭嶼達悟族的文化,是當時唯一被允許登上拼板舟捕漁的外人,是達悟族人永遠的朋友。

鹿野忠雄對台灣的情感並不只是單純驚豔於亞熱帶的奇特生物相,更重要的是對台灣土地的熱愛,從他的自然書寫散文《山、 雲與 蕃人》一書可見一斑。

對於台灣的高山,他給了這般美麗的語彙:「一萬尺左右的高度,森林帶豁然開朗,眼前出現高山景觀,群生於台灣高山,好像給大地鋪上一張深綠色的地毯,玉山杜鵑群落同時盛開,演成一個絢爛的高山花園。」

對於台灣的雲,他做了有趣的比較:「台灣的雲吸飽水氣後形成流動感,比日本北方的雲有更大的粘著力。雲粘附於山脊,或凝聚成龐然大物,或離散而獨自逍遙,各種姿態無時不刻衝擊我的心。」

對於達悟族人的情與愛,在《台灣原住民圖譜:雅美族篇》一書中,他致上莫大的祝福:「感謝雅美族仍保存著優秀的造船技術與船祭,愛好和平的雅美族,願他們永遠過著安詳有尊嚴的獨立生活,我願上蒼保佑。」

綜其一生,最美麗燦爛的日子都在台灣渡過,即使回到日本,仍懸命於台灣。「我將排除萬難,每年都來親近台灣的大自然和蕃人。我內心思量著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把台灣山岳和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進行最後一次轟轟烈烈的高山之旅。」

鹿野忠雄在一九四五年前往北婆羅洲,調查當地原住民文化時失蹤,結束了他的轟轟烈烈的一生。也許鹿野忠雄仍活在世間,只是因為過度投入而忘了回來。

按照達悟族人的說法「星星是靈魂的眼睛」,鹿野忠雄去世後,靈魂升天化為一顆星星,看顧著他的蘭嶼好友,希望他們永遠不受外界的干擾。雖然他的英年早逝,未能續在學術界綻放光芒,但是其立下的功與德,恰似北極星,在闃黑的夜晚,指引後學方向。



(鹿野忠雄是日治後期的在台日籍人士中,相當著名的博物學者,研究領域遍及台灣的山林、生物與原住民,成就卓越。本片追尋他八十多年前的足跡,前往雪山、蘭嶼並遠赴日本取材,藉以讓後人重新認識,這位傳奇的學術探險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