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以票房支持賽德克‧巴萊

 |2011.09.13
3680觀看次
字級

中秋夜前夕,當國人湧入戲院觀賞國片《賽德克‧巴萊》來;威尼斯影展卻傳來令人沮喪的消息:賽片並未得獎!相對於國人的期待與過去一個周末該片在國內掀起的狂潮,令人對這個結果感到意外、失望與不解。

自一個月前賽片入圍威尼斯影展觀摩片以來,這部魏德聖導演苦心拍攝的電影就不斷占據媒體版面與頻道;從他十多年前就在心裡蘊釀開始,奔波籌措經費,尋找演員,賣屋籌款,懷孕的妻子力挺,到為了體會劇中人上吊,魏德聖竟然不惜以身試的驚人之舉,在在都看到他用盡一切可能,耗盡心血拍好這部罕見史詩大片的堅持與氣魄,這樣的導演與影片整體表現,國內影壇少見,令人感動。

果然在威尼斯影展進行全球首映時,得到國外媒體高度肯定與報導;在國內,上周六二千多萬的票房創單日紀錄,一個周末,累積票房就破五千萬。然而,國內外媒體的報導與國內票房,並沒有替賽片團隊及台灣帶來期待與渴望的獲獎回報。

相對於香港演員與大陸導演紛獲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導演,兩岸三地參展片中,《賽》是唯一空手而回的華語影片,更令人悵然。

國內電影界認為,《賽德克‧巴萊》之所以鎩羽而歸的主因是,四個半小時的原片、被剪成二個半小時的國際版參展,必然犧牲了許多劇情、人物細微轉折之處,因此減損了影片的整體可看性與說服力,反而更凸顯了戰爭及殺戮的殘忍印象。

不過這只是國內的猜測分析,在評審不公布原因的情形下,誰也不能斷言獎落誰家的成敗原因。國際影展的評審,向來涉及文化、歷史、民情,甚至可能有國力強弱的影子。國人看待《賽》片,應該由自我文化觀點出發,了解「霧社事件」這段悲壯的原民史;並自問,電影團隊在編劇、音樂、運鏡、取景、拍攝手法等各方面,是否均為上乘之作?由過去幾天的電影票房與口碑而言,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國內更應檢討的是,為什麼當魏德聖以《海角七號》的五點三億搶下史上最賣座國片後,他籌拍《賽德克‧巴萊》仍要四處求人借錢?

高喊振興國片口號多年以來,政府對輔導國片究竟有什麼突破作為?又曾經輔導出什麼大片或名導、名演?

早在民國七十八年,候孝賢就以《悲情城市》;民國八十三年,蔡明亮以《愛情萬歲》奪得過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金獅獎。之後,國片也屢屢在各種國際影展中入圍或受邀參展,可見國內電影界有人才、有潛力在國際發光。只是,用心耕耘相對貧瘠土壤的電影人長期缺乏資源,絕大多數至今仍在「貧窮線」上掙扎,這樣的電影環境,令民間憂心,政府則應感慚愧。

魏德聖拍《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時,都不到四十歲,我們相信,台灣還有很多年輕且對電影藝術懷抱熱忱與理想的人存在於電影界。如果他們得不到政府資源的培養與協助,國人唯有以國內票房來彌補國際得獎落空的遺憾;「振興國片」需要行動,不能只靠一張嘴,政府腳步蹣跚,民眾就只好自己來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