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欣與孫效智 有愛 就有奇蹟

李碧華 |2011.03.27
2538觀看次
字級


被邀成為生命中的第二位陪伴者,承載著甜蜜負擔,楊玉欣終究知曉,不可逆的命運雖如此深,如此的痛苦和無奈,終其一生都如影隨行,但是信仰傳來「人生無常,唯愛永恆」的鼓舞。

眼神晶亮,微笑常掛,楊玉欣的確天生異稟,那微笑線條幾乎不用休息,透過眼睛、嘴角…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相對的,嚴苛的考驗分分秒秒都襲向這罹患罕見疾病「三好式遠端肌肉無力症」的女子,她只有頸部以上能動彈,我們一起吃麥當勞,她連拿薯條的力氣都沒有,薯條這麼輕,對她,卻是千鈞之重……

把薯條一根根遞給她,聽她敘述真愛所帶來的種種奇蹟。

罕見天使的愛情

和孫效智相遇在南華大學一場研討會,那時候,帶著天使微笑的楊玉欣還仰賴拐杖站得住,只是常跌跌撞撞,孫效智遞上名片的時候,好想扶她一把,成為她的拐杖,「如今,這願望將永遠塵封,因為我已不需要了,」三年的無情歲月,已讓楊玉欣從腳趾、腿部一直到全身都已萎縮、癱瘓,拐杖的主人,再也不必拿起它。

對於「每況愈下」的必然現實,楊玉欣與孫效智自始至終都了然於心,從相遇到相約,她一再認真告訴他:「我真的不只是雙腳有缺陷而已,我很嚴重,慢慢的,全身都會癱瘓到不能動為止。」甚至,用更重的語氣嚇阻他

:「不只我,我姊姊和弟弟的命運都一樣,無藥可醫,而家裡還有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全部沒有謀生能力,我在一級貧戶的最底層家庭長大,這是我的宿命。」

曾經對婚姻早斷念

怔忡迷惘,思潮起伏,她還跟他強調自己的生活步調處在「當機」狀態,與傳統的柴米油鹽無緣,一切生活起居還得依賴他人,「我那願意呀,總是萬分挫折,健康的人很難理解這種感覺,只是,我在人前卻不能表露。」不可逆的命運是如此深,如此沉,如此的痛苦和無奈,終其一生都無法逃避,她對愛情、婚姻早已斷了念,要他打退堂鼓的意思已再明顯不過,「真把我娶回家,不只是不良於行的我要耽誤你,還有一家七口,他們全都要養,我的困難不是你能想像的。」

她語氣很重,甚至不解風情的問他,你倒底有什麼目的?若不是因為喪妻哀傷過度,就是搞不清楚狀況,說完重話,也柔軟的拜託他放手:「因為我的生命會一點一滴流逝,要做的事那麼多,真的沒時間浪費任何一分一秒」,她在信裡問他,你可明白?見了面,又揚起聲音告訴他,生命教育不是主流,跟我結成連理,往後非但沒辦法增加收入賺錢,還要倒貼。

說完,也感傷的憶起許多年前談過的那次戀愛,結局是,對方母親打電話給楊玉欣的媽媽,求她「不要再害我兒子了」,「從此,不再奢想擁有愛情,原以為此生與婚姻是絕緣了。上帝是很公平的,如果沒有為我安排婚姻,那必定是要在其他方面好好使用我。」然而,孫效智的情書依然寫來,一天一封,邀請她做他「生命中的第二位陪伴者」。

鐵了心不理會,幾天後又接到來電詢問,「有沒有收到我的信?」楊玉欣當時的標準答案是

:我的人生方向非常明確,絕對不結婚,留下時間盡我所能去愛,去處理所知道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你,死了心吧。

好好地活譗上豃去

偏偏孫效智是哲學家,有自己的思想,面對亡妻的不捨之餘,他也誠實的追求新人生:「我需要婚姻,沒有辦法一個人生活,我需要一個每天可以說話的伴侶。」執著的寫信,不停止的追求,每天下了班,就去接楊玉欣到家裡吃飯、陪著孩子念書,時間到了再回家,她笑說,「回想起來,我完全記不得我們有沒有獨處,不管做什麼都是五個人,我們談戀愛,始終是五個人一起約會。」

「好好地生活『上』去,而不是生活『下』去。」這句牧師的婚禮賀詞把她送進孫家做三個小孩的後媽。大女兒讀高一,比較懂得大人的世界,但國一的老二、小五的老三心裡都抗拒新媽媽的到來。老三還問她,「玉欣阿姨,妳每天都來我們家吃飯,跟我做功課,這很好啊,可是,可不可以不要做我們的媽媽呀?」

這個挑戰要靠時間,對楊玉欣而言,戀愛與婚姻連在一塊,還不知什麼是浪漫就直接進入婚姻裡,「還好,我適應得不錯。」她露出兩顆虎牙,頑皮的說,孫教授以前都穿黑白衣服,現在由她打扮成身上五顏六色繽紛的「陽光型夫」,而且,也終於領教到自己的確特異,一個晚上要幫老婆翻十幾次身,否則躺在床上的身體僵硬麻痺。

「明明睡著了,卻自動在半夢半醒之間替我翻身」,也別以為翻了身就能舒坦入夢,才不是這樣呢!楊玉欣形容自己「好久沒睡著了」,身子的劇烈痛楚讓她睜眼到天亮,看著身邊的伴侶,她相信,因真愛不悔,他伴她一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