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

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2011.01.30
1702觀看次
字級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後,有朋友問:為什麼要通過這條例?跟朋友說:教授「未來學」及「生死學」多年,曾到大學及醫院講授「殯葬禮儀」。演講時,有來賓問:七七法事不是應該四十九天嗎?為什麼現在好像縮短了?回曰:沒錯,今有縮短為二十四天者,頭七及七七皆為七天,二七至六七之間皆間隔兩天,共二十四天。

來賓又問:為什麼會這樣?我說:因為,時代變遷,思維會跟著變遷,儀式也會跟著改變。

時代漸變遷

新法案迎新需求

想想,以往還要守靈三年,此外,強調「入土為安」,現在,不也都幾乎成為過去了?如果還有「入土為安」的觀念,那死後捐贈大體或器官就不可能了。

朋友說: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因為時代變遷的需求?回曰:正是。要知道,立法院制訂法案都是因應社會的新需求。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制訂主要有兩個原因:生命內涵的思維以及醫療發達。在生命內涵的思維方面,社會上逐漸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從「生命的長度」轉化成「生命的深度」。

以往,生命的長度很重要,所以注重長壽,認為長壽就是好命就是福氣;所以祝福長壽的人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其次,認為能活著就是好事,所以稱「好死不如歹活」;也因此,對死亡很避諱。在此情況下,要家屬提出拔管讓病患結束生命,是家屬不可承受之重。

主流新思維 

生命深度及內涵

然而,人類進入資訊社會到現在的知識社會後,心靈上的省思及探討越來越高。生命的深度及內涵成為主流新思維,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生命的深度及品質,而不是長度。

其實,遠在數千年前,佛陀所說的《金剛經》上,就開示大家不要有「壽者相」了。再看,蘇格拉底認為其生命的意義,是追求真理及遵守法律。所以,當有人要放他離開監獄逃生時,他選擇了「寧願守法而死,不願違法而生」。他走得不僅有尊嚴更成為歷史佳話。

現在的社會,選擇有尊嚴地走的人愈來愈多。然而,遇到了另一個問題,醫療太發達,發達到,以往不能延續生命的情況,現在都可以讓病患延續具生命狀態相當久。這些延續生命狀態的醫療行為如:氣管內插管、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等。

通常,在延續生命狀態的醫療過程中,病患是相當痛苦也沒有尊嚴的。不僅病患痛苦,一旁的家屬亦傷痛萬分。其原因就是,在注重生命的長度的思維下,醫生應盡一切可能的醫療行為,來延續病患的生命。

然而想想,以往醫療沒這麼發達時,病患需要承受這些苦痛的插管、電擊嗎?以往醫療不發達,許多病患可以善終。現在因為醫療發達,反而不能善終,這當然不合理。

走得有尊嚴 

台灣社會的福報

準此,社會才會呼籲制訂「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而此次的修正案,更進一步讓意識不清的末期病患,可由最近親屬提出拔管等中止心肺復甦同意書,不再延長病人的痛苦,也讓病人走得有尊嚴。

有些人會擔心,家屬會不會因為醫療負擔就草率的提出同意書。修正案中有配套措施,提出同意書後要經過該醫療機構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後,才能執行。

站在生命教育的立場,相當欣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之通過,這是台灣社會的福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