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業 閱讀反思

周慧珠 |2010.12.26
2438觀看次
字級

一般而言文化產業最早是文化工業,後來加上 ies 成了產業,早期具有批判的意

含。在文化工業時期,如好萊塢的電影、迪士尼動畫等便是文創。

文創與流行

當媒體的文化是意識形態,會讓人喪失批判反思性,覺得對當下社會十分滿意沒有不足,但後來又覺得流行文化仍有反抗性,如流行歌裡也有社會批判的屬性。因此,文化產品解說有很多種意義,看使用者者如何解讀。

文化產業應和流行結合,但現在講自我認同,如電影電視產品、認同偶像明星、服裝款式。從前社會的穿著款式都較穩定,家庭較少解構現象,年輕人也大多接受社會模式與學校教育,學校可發揮力量,提供社會穩固的價值觀。現在社會則相反,電視、電腦、電子資訊無遠弗屆,傳統教育式微,指導大家「應該如何」的社會力量已經消失了,新興的事物可能成為一個主流,個人主義較強,凡事都要有「自我」,這時候媒體也強調提出形成自我的流行,這都影響了自我意識的開創。

經濟與文化

文創產業證明,意識隨著社會發展過程快速變化,處於現在「後物質主義」時代,精神主義漸受重視,但一切也都出現了問題,例如性別、教養、階級、族群、年齡,代溝問題凸顯,這時大家都要找自己的意義,而「被認同」就是自我的意義。

從前的產業從經濟角度切入,最早是「政治經濟學」,後來是「經濟學」,現在則說是「文化經濟」。後物質主義社會特別強調「意義」,現代的社會經濟最主要來自文化,而非政治也非經濟,賺錢的資源是文化,文化產業成為消費意義,是社會的迫切需要。

原來,喝一杯水就是喝一杯水,但加上「文創思考」,重點就非僅止於解渴,還要談「品味」,這就是「文創」的意義;穿衣服也不再只是避寒取暖,很多人重視的是品牌, Logo 成了主要意義,飲食也是,衣食住行都成了符號、物質價值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追求名牌。

有「意義」的消費,成了這時代最重要的「生命意義」,可是「意義」應如何詮釋?「傳統」的意義又是如何?學校、家庭,都似乎忘了要學習「我」的意義,也就是存在主義所說的「本質先於存在」。

尋找「我」自己

存在主義反對「意義的存在先於本質」,主張要自己先找「我自己的意義」,而不是由別人給;佛法就是指導我們要自己去找「我自己的意義」,禪宗更是如此,所以經常反問「父母生我之前我是誰?」,佛教的意義是自我立法,不斷的自我修行,不是誰規定的,所以《金剛經》中佛陀說「我沒有說法,若說我有說法,則是謗佛」,例如佛教的「安心公案」,自己的心自己安,沒人能替,每個人自我解纏,所以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自我解放,求得安心是多麼重要。

每個人的解脫之道不同,中國的道家、儒家也都在追求心靈的解脫,但是如果執著拘泥於一個想法,就是「迂儒」了。

現代消費主義不是自我生產,而是別人生產,自己只是不斷的去「買意義」、「消費意義」,這兩者通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佛法中所謂的六賊),周而復始不斷的買、消費酘酘不斷的買意義,向外追求,追逐聲色,完全忘了老子說過的「五音令人聾,五色令人盲」,人心已被聲色牽引。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凡事要特別用心,文化產業中如果疏忽了內在,就成了衝突。

環保是另一大問題,如果過度刺激人的欲望,則是助長世界摧毀的速度,文化藝術的最重要目的是啟發每個人心中心中美的感受,增加對善美的體驗,但真善美不在外,而是在內,文創是否會流於外在?應該省思。

創意的本質

西方學者的「批判理論」指出,利物浦很多工人開發與原始居民無關,世間法強調「社區認同」,指的不是商人與藝術工作者的「意義」,而是當地居民的自我認同。

一米一粟一杯水,乃至於人類都是自然的一份子,現在卻是必須透過「購買」,才能得到。例如美,我問學生,為什麼要化妝?他們的回答是為了讓自己更美。殊不知年輕的心,又有文化涵養,流露出來的就是美。從修行的角度來說,藝術家具某種表現能力,但也有很多事無法掌握自己的生命,他還不是覺知者,所以被命運牽著走。

佛法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文化創意,最有創意的心靈,有不破壞自然的創意,也不會為成規所約束。賈德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哲學其實不是很艱深難懂,就如一個不受世俗規範的兒童,以全新的眼光、赤子之心看世界。

經歷各種考驗,開啟智慧,回到孩子般的真善美,如老子所言「能如嬰兒乎」,超越分別心,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修行到覺悟階段就是回到童心看世界。「對傷害我的人不失慈悲心」,正如兒童之不記前嫌。

從修行做起

釋迦牟尼佛是一個最有創意的人,他每天都有新的想法,他說法無定法,沒有成規,但是,要守戒律;孔子說:「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時下文創講求破規則,但創意仍有該遵守的、不應違背的原則,包括面對社會、自然、環境、禮教。

有修行就是有創意,每天做好事、對治自己的煩惱、向內心關照、發現自己、自我開發,這就是創新自己,自己就是產品,自己就是生產基地。法師一句話解決某人的問題,那也就是創意產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