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豪華落盡見真淳-我讀錦郁散文的感受

何寄澎 |2010.10.10
936觀看次
字級

書名:向太陽說謝謝

作者:楊錦郁

出版:福報文化

中年以前的我,對於文學作品新奇的文字、新奇的技法,似乎特別有一份肯定與欣賞,迄今猶仍記得某次梁實秋散文獎的評審會上,與林良先生為此而觀點南轅北轍的討論。後來因為講授文學史課程的關係,愈來愈深到地體認:作品之可大可久原無關乎新奇與否,實有其更本質的藝術特質在──此中,平易、真切或更屬關鍵要道,蓋這樣的作品斯更能深入人心,予人源遠悠長的感動與啟發。

近幾年來,我屢讀古人如歐陽修、 蘇東坡文字,無論為〈釋秘演詩集序〉、〈黃夢升墓誌銘〉或〈日喻〉、〈方山子傳〉、〈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雖其記敘、說理、抒情有別,卻殊無一點「艱難勞苦之態」,只是平易、真切寫來,自然沁人心神。我又屢屢讀民國以來名家如:周作人〈喝茶〉、〈故鄉的野菜〉、胡適〈容忍與自由〉、豐子愷〈梧桐樹〉、〈山中避雨〉等,所感全同前揭。

至此,乃瑩然了悟文學創作──尤其是散文創作的正道,正在平易、真切而已。我因此時時私心深愧於林良先生,深愧於自己的魯莽、淺薄;也因此一有機會──無論為上課、演講、評論,便闡述自己這種觀點的轉變,而對前行、後行秀異之士,也總如「老鴉」(用胡適〈老鴉〉一詩典)般叮嚀其宜細細體會「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奧義與境界。

如果用上述的藝術準則來看錦郁的散文,便清楚可見錦郁作品的特質及可貴了。這本散文集大抵收錄錦郁近年約四十篇的作品,它們篇幅短小、文字精簡,敘寫之間,無論說理、抒懷都深得明白、平易、懇摯之旨,雖然盡是日常之人事、平凡之體會,但正以其日常、平凡,故錦郁既說的是自己,也說的是我輩,讀來自有特別的親切感,其感動與啟發一如前文所指「沁人心神」,亦無絲毫「艱難勞苦之態」,這一切,只要讀〈如果還有明天〉裡對世事難料、生命無常的感興;〈遇見歐蘭朵〉裡對「性別」的思索、對「孤獨」與「獨立」的辯證;〈山寨的迷惑〉裡對名牌時尚流行迷思的擺落,明白內在氣質的煥發才是真正的自我;〈鄉關何處〉裡對「那裡有文化和親人,那裡就是我的故鄉」的體認,從而拉回往昔盲騖於外的心轉向對草根文化的視炙……等篇章,便知我言不虛。事實上,集中所有作品莫不如此,而〈自給自足的人〉、〈我的水中紀事〉、〈難以量測的心〉、〈當生命和生命相遇〉……等等,甚至更為白描,更為日常、平凡。我不得不說,錦郁的「樸實」格調映襯於當前台灣散文色彩紛繁的眾相中,益顯其獨特醒目、清晰自在。

事實上,錦郁的散文一向有此格調,她不逐時附勢、扭曲文字、賣弄技巧,不迎合甜膩、怪誕、濃烈口味的讀者,她只寫她自己──循著散文書寫的正道,一如〈走過文學咖啡屋〉裡那「順著走」的哲學。然而「順著走」不是隨性書寫、瑣細流蕩,它更需要作者的剪裁刪削、咀嚼涵詠。集中我最喜歡〈迷路的神徑〉、〈遷移者〉、〈來自拉讓江畔的電話〉、〈結束是另一個開始〉等篇,只因這些作品平易、真切之外,準確的觸及人生、人性幽微的本質──不管它看起來是明朗、是陰翳──而且筆法、情感處理俱符淡定制約的旨趣。我希望錦郁繼續寫出更多這樣的作品,而因著有〈從101到白馬湖〉一文對夏丏尊、豐子愷、弘一大師的敘寫,我也相信這對錦郁而言,是已然發軔而必能臻至的境界,且讓我們以歡喜心靜靜地期待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