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輝 尋找內心的光明遍照

周慧珠 |2010.07.24
3963觀看次
字級

一襲布衣,不慌不忙走在林間、寬敞簡樸的山房內,彷彿諸多好評與他並不相關,他,無所謂經營者,或是「文創產業」的經營者;他,只是林炳輝,一位樂在生活的人。

圖/李偉文


在成為食養山房主人之前,林炳輝從事裝潢工作,曾經因為工作繁重,導致精神衰弱而失眠。

有一天,喜歡看書的林炳輝來到國際學舍逛書展,發現了一個展售佛教書籍攤位。隨著這個因緣,林炳輝初識佛教,並且到佛陀教育基金會借法師的錄音帶來聽,但卻聽不下去,反而在那兒發現鄭石岩老師的「佛法與生活」系列,聽著聽著,漸漸能集中精神,生活品質相形提高,也容易入睡了。

聽了三、四年「佛法與生活」系列,更進一步聽鄭石岩老師的「法華經講座」後,可以確定的是自己的觀念已經調整。這時候,善思維的他,更深深察覺凡事起步是很重要的。每一個人做每件事,都是心念、想法影響的結果,不只是佛法,例如,原來喜歡看書、人文、音樂,起步時,並不是為了目的而去學習,而是自然而然,無欲則剛,毫無牽絆的投入;而社會是所大學校,讓自己學習解縛脫困,日久見功力,出入自由。

修學佛法以後,林炳輝想讓自己不再重複過去的生活模式,計畫到鄉間過簡單的生活。他的心愈來愈遠離世間法,明顯地感受到不捨是負擔,也明白了所有事情都是心的問題,老實做功課便是。

食養

是「養」出來的

在台北縣新店鄉村,一個原本是土雞城的空間,經過林炳輝的「隨性而不經意的調理」下,原來只為存放貨品的倉庫,悄悄退隱幕後,成為一間融入茶、花、書籍與繪畫的「人文世界」。朋友可隨時來到這裡,可以品茶、聽音樂、輕鬆聊天,往往捨不得離開。

只因為一念心,而有種種助緣的推扶,四十三歲的建築繪圖師林炳輝,毅然捨下過往的生活模式,走入山林,向大自然學習,他不但住進了這間「倉庫」,更決定讓這裡成為一個提供與友人心靈對話或獨白的空間。

林炳輝說:「我放下了過去所抓緊的知識與思考模式,讓自己有一個與自然學習的機會,自然教了我許多。」會選擇經營餐廳,則是讓自己有機會和同樣喜歡山的朋友碰面。

大家都讚嘆食養山房具有文化創意的空間與料理,林炳輝說:「一個人為何有創意,是因為喜歡,而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設計師會幫你設計,也會幫別人設計,那就只能是設計。」當初設置食養山房,並不是為了經營餐廳,之後也不曾委由專業的商業設計師規畫設計,林炳輝認為「空間反映心境,空間乾淨才能與心靈對話,這是一種微妙的內在互動,做作的不必要因子會自然離開這個空間,就像你離開內心的做作一樣。」

所以,「食養是自己『長』出來的。」林炳輝這麼認為。

質感的美是無形資產,能力要培養,食養,就是培養出來的、一個和心靈碰處的空間。

隨性無定法

沒有特定菜單

大家對食養的餐點嘖嘖讚嘆,林炳輝淡淡的說

:「食養的餐飲就是我想吃的,空間與食物都是我的理念的延伸。」簡約、帶有抽象感,口味清淡,讓人飽而不膩,將原本鄉土層次只為吃飽的台灣菜,拉到一個文化高度。林炳輝強調:「我根本不是在做餐廳,只是把自己的生活拿來跟別人分享。」

「心靜下來,就會安靜地尋找滋味,享受滋味。」跳脫傳統料理,林炳輝想讓菜更有線條、更有秩序。他認為,我們的文化就是「線條文化」,包括書法、繪畫、建築,甚至舞蹈中水袖舞動等等都是。食物亦然,當回歸簡約,線條也就出來了,自然會牽引客人的情緒。

待人處事保持「一種態度」就好,不要有分別心,以平等心相持、相待;所以,食養每天端出的菜餚,都是林炳輝藉當天市場上的最好食材來創意組合:不求刺激,講求食材天然、飽而不膩。每一盤菜都是一幅畫、一片風光。

做菜靈感,林炳輝也是「在自己的文化裡找養分」,在口感方面,主張清爽無負擔;搭配了大量各色蔬菜,就如在處理一盆花;在各種生鮮之間,形成口感上的緩衝、轉圜。上菜順序由涼菜進入溫食,最後是熱湯,他說這是由虛入實。

林炳輝認為料理應該像一首曲子,要有餘音繞梁的感覺,才能讓人回味。食養的套餐吃下來十多道,不會覺得飽膩,就是因為起承轉合的韻律。同時在每兩道菜之間,都會奉茶、醋、酒,化去上一道菜的餘味,讓味覺重新復甦,再好好領略下一道菜。春天有水蜜桃醋,夏天有鳳梨醋,秋天是桂花醋,冬天有梅子醋。最後端出的是來自有機葡萄的第一道釀造葡萄酒,香醇飽滿,令人醺醺然。

最大的口感空間設計,就是沒有菜單,山房主人說:「少了菜單,客人會期待,會想跟我們討論菜色,產生對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