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坊~滴水之恩 湧泉以報

陳璿宇 |2010.07.04
2312觀看次
字級

「滴水之恩,湧泉以報」是滴水坊開設的意義,不同於坊間的餐館,它是一處可以自我沉澱、細細品茗的地方。在這兒沒有喧嘩,有的是寧靜;在這兒沒有煙薰衝天,有的是茶香與沉香。
  六月二十七日,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率領福利監院室監院永均法師、蘭陽別院住持永光法師、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極樂寺如是法師、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有海法師、滴水坊總部主任如邦法師等人,在福慧家園修道會與大眾分享星雲大師創辦滴水坊的因緣。
  慧傳法師談起星雲大師年少出家,有一年罹患瘧疾,生病期間,師公志開老和尚叫人送來半碗鹹菜,在物資匱乏、民不聊生的年代,食物取得不易,大師感念老和尚的慈悲,發願將來一定要報師恩、佛恩,並立志「只要我有道場,決不讓信眾飢餓」的弘願。大師感恩、報恩的思想,成為日後設立「滴水坊」最大的原動力。
  「以香積妙味弘揚佛法,以給人方便推廣素食,以五十元齋廣結善緣。」永均法師強調大師創辦滴水坊的理念,是以慈悲、服務、親切的笑容,與人結緣,廣度眾生,就算賠錢也要讓人吃得歡喜,吃得健康。他表示,一九九四年首間滴水坊在台北道場十樓成立,推廣十六年以來,已在全世界遍地開花,目前全台共有二十三所,海外也有四十五所,每間滴水坊都融合當地的人文藝術,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
  「開滴水坊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弘法、度眾、結緣。」有海法師回憶大師對他的叮嚀,希望把客人變成家人,讓每一個用餐者都有回家的感覺。此外,透過「吃」的文化與濃郁的人文氣息,讓「胃受到照顧,心靈也受到滋養」,一點一滴的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佛法弘揚出去。
  「焗烤好吃到讓人飆淚,價格便宜到不行。」中部「最平價、最高雅、最有魅力」的滴水坊,位於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的惠中寺。「鬧中取靜裡做道場」,住持覺居法師表示,惠中寺吸引不少人拍照留念,並到滴水坊享用美食及參觀美術館,尤其老外也愛吃素食,「在這裡可以說透過素食文化形成國際化,好吃到連『水果報』等多家媒體,都聞風前來拍攝報導,可說深受喜愛與好評」。
  至於年度銷售總冠軍的基隆極樂寺滴水坊,以「極樂麵」聞名遐邇,光是母親節當天就賣出五百碗。如是法師表示,新鮮的食材與備料,加上邊煮邊持誦六字大明咒的加持力,以及佛光人的工作信條、接受友寺的辦桌預約、隨時來隨時供應餐點的便利與用心服務,贏得當地的好口碑。
  「我們有五十齋!所有滴水坊有做的,我們都有做,他們沒有的我們都有。」蘭陽別院住持永光法師指出,蘭陽別院滴水坊以巧思創意取勝,持券可兌換大悲咒水、特別節日搭配套餐,並延伸到承辦佛化婚禮的喜宴,使得用餐人數從每月一千二百人,暴增到五、六千人,讓滴水坊人氣「超強強滾」,佛化婚禮忙到接不完,工作人員並體會從「給」與「慧」中,共創祥和淨土的可貴。
  如邦法師則表達,人才培訓才能永續經營的理念││「你的健康,你的賺錢,就是總部的快樂!」二○○六年成立的滴水坊總部,去年九月展開餐飲人才培訓班,要讓感恩、報恩的服務精神如同滴水穿石一般,穿透每個人的心。
  最後,慧傳法師請如邦法師以揚州小調,帶領大眾唱誦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的「一碗慈心粥,勝飲人蔘湯;一杯清和茶,勝喝瓊玉漿;一口菜根香,勝嚼酒肉飯;一念思無邪,勝辦滿漢餐」佳句,並勉勵大家吃飯要吃出歡喜、吃出慈悲、吃出淡泊、吃出寧靜,與會大眾無不滿心歡喜,滿懷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