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留台灣 跨足兩岸 -表演工作坊談文化輸出的策略

郭士榛 |2010.06.06
1500觀看次
字級


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寶島一村》,六月再度在台灣的大劇場上演,這已是第三度由大陸巡演回到台灣演出。而表演工作坊和賴聲川的聲名,早已紅遍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在不同華語地區建立品牌,而賴聲川成功的兩大法寶,就是創意品牌和戲劇結構。

廣授版權 拉大市場

表坊的藝術總監,也身兼編導的賴聲川,一九八四年和太太丁乃竺創立表演工作坊至今二十六年,採用集體即興方式,創作不下四十部劇作,由《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千禧年!我們說相聲》,一齣齣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早在一九八九年時,觀賞表坊戲劇人口就已聚到七萬人次,繼而突破萬難,在中國大陸也創造了名聲和威望,丁乃竺表示,建立品牌非常重要,「表坊」本身就是品牌,賴聲川就是品牌的代言人。

丁乃竺表示,一九八九年是重要關鍵年,首先兩岸開放,然後報禁的開放,整體說,政治環境有很大改變,表坊此時也已走到巔峰,九○年代初期,表坊應開始向外拓展,丁乃竺指出,劇場是需要有共同語言,所以表坊開始走向新加坡、香港,及美國有華僑的地方,不同華語地區,表坊作品都受到歡迎,初期余秋雨在新加坡看過表坊戲,他是最早鼓勵表坊應進大陸的人。九二年開始進入大陸,表坊作品快速在學生族群建立口碑。

表坊前進大陸的腳步,卻在二○○三年因SARS停下來,丁乃竺說:「二○○六年因《暗戀桃花源》,表坊正式啟動和大陸合作,成功開拓這一市場,也開始思考如何運用表坊創意,將大陸市場更拉大,初步做法就是授權當地製作人做表坊戲,表坊收版權費,好處是因由當地人製作,比較合乎他們的文化,也讓別人賺到錢,才會努力推戲,但弱點是表坊需付出很大心血,控制品管等等,後來又陸陸續續授權《他和他的兩個老婆》、《那一夜women說相聲》。」今年年初又把《寶島一村》台灣團隊帶去大陸演出。

觀眾肯定 不畏困難

丁乃竺指出,表坊和大陸合作有幾種模式,一是劇本授權當地製作人,由賴聲川導演,收取導演酬勞,全都用當地演員;另一種模式,就像《寶島一村》台灣演員全團過去,兩種方法各有好處。很多人好奇,《寶島一村》演出的故事,大陸人不熟悉,為什麼票房會如此好?丁乃竺笑稱,剛開始,因為表坊及賴聲川這幾年建立了口碑,雖然演員和故事都不是當地人熟悉的,大陸觀眾仍會來看戲,《寶島一村》對於大陸觀眾影響大,迴響也很大。甚至大陸方面想用當地演員和表坊合作《寶島一村》,表坊還沒有答應,因為《寶島一村》的組合很特別,裡面很多演員都是台灣眷村出來的,演出的氣氛很特殊,戲可不可以成功轉嫁,並沒有把握。

目前來說,在劇場界,表坊和賴聲川成功的介入了大陸市場,丁乃竺表示,接下來,像新的《暗戀桃花源》變成越劇版,將和杭州當地紅星文化集團,及都市快報合作,這也是一種測試方式,現還在摸索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表坊作品成功呈現出來。

當初在大陸也曾經遇到挫折,為何仍有膽量繼續開拓大陸市場?丁乃竺說:「因為表坊的戲真的備受大陸觀眾的喜愛和肯定,這是很重要的點,任何戲說得再好,但觀眾不接受不喜歡,就沒用,只要有觀眾,遭遇任何障礙,都可以慢慢了解、認識,然後克服,這是支撐表坊最大的因素。」丁乃竺表示,劇場就是觀眾和舞台之間要呼應,否則用再多行銷手法都沒用,對表坊來說,這幾年確實有許多困難,但這些挫折都不足以影響到觀眾的熱情,只要觀眾在,其他困難都可以克服。

善用自由 發展文創

雖然表坊近幾年在大陸如魚得水般的順暢,丁乃竺則認定,表坊的根仍在台灣,因為台灣是個自由地方,允許很多創意在土地上發芽,這也是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優勢,丁乃竺說:「台灣做為創意文化這塊,其實是有很好的條件,就是非常自由,對創意人來說,自由是最大的養分,弱點就是市場真的不夠大,可是只要政府重視文化,看到文化的力量,幫助文化創意向海外發展,就能讓台灣的文化和特質可以行銷到全世界。」

丁乃竺指出,大陸近幾年突飛猛進,因為有錢也開始感覺世界各國文創是競爭力的重要。像是杭州劇場的市場,其實並不像上海、北京、深圳般蓬勃,可是當杭州看到表坊戲後,很有興趣找了賴聲川,請他到杭州的新開發保護區「西西濕地」的工作室進行創作。

所謂杭州「西西濕地」,離杭州市中心並不遠,丁乃竺指出,杭州中國美院在此建立了五十間獨門獨戶的工作室,吸引創意人來此創作,杭州一位葉書記,請賴聲川在杭州落腳、創作,葉書記說:「杭州過去市長是蘇東坡、白居易,為杭州留下許多文化資產,我們也思考能為後人留下什麼。」這句話深深打動賴聲川,決定效法漫畫家朱德庸,接受這個邀約。丁乃竺很感慨表示,像這樣的做法是很有遠見、有魄力,也很有決心。類似這種做法,台灣雖有困難,不過台灣自由,所以創作人都靠自己,自我訓練,現在文創法通過,期望對未來國內文創發展會有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