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春 人生應該走走停停

李碧華/文 邱麗玥/攝  |2010.05.22
1444觀看次
字級

「樂活」已成當今社會顯學,然而要怎麼實踐,似乎有點「知易行難」;其實一點也不難,在我們生活周遭就有許多現成的導師,他們也許是名人,也許只是平凡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快快樂樂,用心在活,本報特別在每周六開闢「樂活家」版,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你也能領悟到身心靈皆舒暢之道。

樂活,建築在單純的規律中
處理所有事都量力而為 簡單有邏輯
樂活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慢
慢下來享受世間的美好


水彩畫名家陳陽春從對繪畫的志趣發展成興趣,將藝術、宗教、思想、感情、生活融於一爐,從開始的達摩面壁,到唐三藏印度取經破繭而出,最後是菩薩普渡眾生的階段。

越過國父紀念館的廣場走向畫室,陳陽春的樂活,建築在單純的規律中。

清晨的魚池邊,已有許多小朋友在餵魚,陳陽春走過去,摸摸孩子的頭,跟魚蝦輕聲打過招呼,再越過國父紀念館的廣場走向畫室,腳程約半小時,加上綠蔭下的森呼吸、吹吹風,每天早上十點開始工作,數十年如一日,他的樂活建築在單純的規律中。

養家活口靠自己

小時候,陳陽春的爸爸在雲林北港的小火車站當站長,家中過著很平淡的生活,他感謝童年到少年的「陽春」生活,打下這樣的模式,讓他對往後的生活重擔多半能應付裕如。陳陽春說:「一家人從來沒有太大的物質欲望。人要快樂,首先得減低物價指數需求,青菜豆腐只要用心烹調,也可以成為人間美味,負擔得起的事就執意去做,得失不用算得太細!」

在他看來,人生要圓滿,十分之一得存著政治抱負,十分之一像企業家善於經營管理,十分之一具備宗教的慈悲,剩下的再發揮本質,如此就可組成一個快活,慢活,也樂活的人生。

陳陽春說,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已不簡單,千萬別存「冬天賣熱,夏天賣冷」的複雜念頭。像他選擇揮筆畫畫為終身職志,從學校畢業後從無二心,專注的投入,每天腦中浮起的都是要去那裡找題材,要在畫布染上什麼色彩,即便有點小怠慢,卻從未改變志趣,因此一生都感到快樂和滿足。

陳陽春說,自己的個性像爸爸也像媽媽,回想當初在雲林鄉下念完高中想學畫的情形,鄰居們嚇一跳說:「唉呀!畫畫怎麼生活呀?」為他著急之後又補上一句

:「不過,你的兒子真的是天才!」陳爸爸一聽到「天才」兩個字,眼睛就亮了,「也許賺不到大錢,但維持起碼的三餐應該沒問題。」自始至終都對他鼓勵的爸爸,把樂觀遺傳給他,使他毅然決然放棄廣告公司的高薪。

節衣縮食半個月

陳陽春指著客廳一角的畫架說,「爸爸花了五百塊錢買了這個禮物,做為我未來繪畫的鼓勵,雖然爸爸因此節衣縮食半個月,但卻沒喊過一聲苦」,也因此讓陳陽春下定決心畫出一番名堂來,那時,他已經成了家,還讓妻子辭掉高中老師的工作,如此一來,養家活口就完全得靠自己了。陳陽春坦言,「當時,一位老師一個月可以賺兩千元,我大約可以拿到兩倍的錢。」如此高的收入,一旦放棄了,就可能從零開始。

陳陽春安慰妻子:「別緊張!等我開了畫展,假如一張畫都沒有賣出去,那我就回頭去上班。」陳陽春畢業時,共有九家廣告公司搶著要他,他想:如果回頭的話,應該不至於找不到工作。結果開畫展時,有個日本人買了他兩張畫,生活費終於有了著落。

陳陽春的水彩畫融合東方的水墨及西方水彩的光影,獨創「迷離夢幻」技法,展現出飄逸出塵的畫風。藉著畫中水的流動,掌握生動的瞬間,讓賞畫者感受到心定氣閒,淡雅而悠遠。

婚後二十年,他專心當畫家,畫了一張又一張,持續的畫下去,民生東路的住家只有二十坪,一家四口算很擁擠了,還要挪出空間來擺畫,實在是狹窄了些,所以他形容第一個二十年是達摩面壁,之後才是唐三藏到印度取經十九年後破繭而出,如今已到菩薩普渡眾生的階段了。

所有事都量力而為

「古人不是說文窮而後工嗎?任何一個從事創作的人都不能太安逸,或太富裕,這樣反而會喪失創作能力,但是也不能窮到無立錐之地,否則也提不起力氣與精神,能夠溫飽是最基本的需求。」

陳陽春說,金庸的著名武俠作品不都是在最困頓的時候完成的嗎?金庸辦報紙,負荷沉重,自己必須左手寫社論,右手寫武俠來增加收入,卻意外在小說上獲得空前的成就。「我念書的時候也崇拜金庸,他在香港報紙上連載的小說,被剪貼空運來台,我們都搶著看!」

和一些兩袖清風的畫家大相逕庭,陳陽春從不掩藏自己理財有成,最好的時候,擁有七棟房子,這兩年以小換大,整合成三間,一間住家,一間畫室,一間買在三峽籌備做美術館。年過一甲子,他希望自己處理所有事都能夠量力而為,簡單有邏輯,非到最後困難,不要驚動到孩子。

以「誠」縮短距離

最重要的,陳陽春認為,人生應該走走停停,依照自己的意思做選擇,什麼時候做,什麼時候收,都要抓住節奏,需要停下來的時候,陳陽春會去三峽沉澱,老街有很多引發他回憶與感觸的東西,漫步在藝術步道,靈感會加倍湧出,他隨緣來去三個住處,優遊於三方樂境中。

樂活的另一個角度,是和所有親近的人都能建立共識,無論來自多麼不同的成長背景,都能好好的相處,細細的溝通,凡事處之泰然,不要太計較,被騙了、被嗆了,都暫時忍耐,事過境遷後,再把話講清楚。他常常和太太說,慢下腳步來,就能冷靜,身心可以舒緩,樂活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慢,慢下來享受世間的美好。

交到好朋友,也可以為人生帶來快樂,陳陽春出國旅行極少一人獨行,一定呼朋喚友,邊談心邊賞景,從陌生到知心,他認為:以「誠」就能縮短距離。

最愛書店的味道

此外,陳陽春只要一到書店,就有一種智慧泉湧,電流上身的感覺,尤其手觸摸到紙張,眼睛吸入文字時,渾身就會很感動。

陳陽春在三處生活的地方,都設有高至天花板的整排書架,書籍分門別類擺放,像個迷你書店般,畫畫到一個階段,坐下來喝口茶,拿幾本書來翻閱,整天的精神食糧就夠了!

陳陽春認為:在家看書是一種滋味,到書店卻能感到另一種舒服自在。每個禮拜,陳陽春總要去書店兩三回,陳陽春說,兒時的書店又擠又小,拿本《諸葛四郎》就席地而坐,如今書店都已轉型,地方型的傳統小書店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四小時的「誠品」,象徵著台灣的書店夜文化。

陳陽春極喜歡到「誠品」看書,但是,為了養生,他不讓自己過夜生活,因此,「一頁台北」式的輕浪漫,他還在追尋。

娶到良妻成美眷

陳陽春對家庭的標準是一妻一子一女,兒女成家在外,目前他和妻子住在國父紀念館旁,妻子將家裡打理得井然有序,一點都無需他操心。

陳陽春說,婚姻真是天註定的,他慢而太太快,他沉浸於畫作,她甘於持家帶孩子,身為丈夫,感受到她的犧牲。陳陽春說:「她為我放棄自己的專業,真的不容易!」家庭經濟好轉之後,太太開始去當義工,以過來人的經驗幫助憂鬱症的病人,坐在醫生旁聆聽病人訴說身心的痛苦,成為另一半眼中充滿愛心的菩薩。

朋友總羨慕陳陽春能娶到溫柔似水的良妻美眷,他卻呵呵一笑說,她是對朋友很溫柔啦!對另一半,還要培養一些耐心。

接觸信仰 歡喜自在

陳陽春的房子內擺設有佛堂,生活空間有股濃濃的禪味,談到宗教,他舉出羅丹的說法:「藝術就是一種宗教,真正的藝術家是人類中最信仰宗教的,但不應被理解為執著某些經文,奉行某些信條,應該是我們心靈的飛躍,無垠的,永恆的,向著知識與無盡的愛。」

陳陽春說,藝術家比一般人更容易觀察到形體之外的真理,他認為:除了形式與刻板的儀式外,信仰有更深一層的意境與內涵,因此,陳陽春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接觸信仰,他活得歡喜自在,保留給心靈的尺牘去衡量。晨起,他捻一炷香向佛陀問好,不必準則,自在最重要,午後盤腿椅中坐,雙手合十向天地一拜,心中安詳平和。



陳陽春小檔案

一九四六年出生於雲林縣,有「水彩畫大師」、「儒俠」美譽。七歲時,父親請黃傳心老師教導書法開始學寫毛筆字,初中時期,每天上下學都經過一家裱畫店,一放學就跑到店裡看畫,日子久了,畫師王家良先生決定正式教陳陽春習畫。

大學讀的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沉浸水彩藝術創作四十餘載,採取旅行寫生方式,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名古屋、大陸周莊等地景物,均一一入畫,邊畫邊做國民外交,並擔任訪問教授,有「文化大使」之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