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價值觀 引發8大負面效應

 |2010.03.05
325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電影「艋舺」引發教育界討論,許多家長及老師擔心會帶壞小孩。教育團體「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發言人潘莉華說,該片可能有八大負面效應,尤其是錯誤價值觀。品盟強調,並不反對大家看「艋舺」,但呼籲學校和家長與其擔心,不如主動陪青少年討論「艋舺」內容,指引正確觀念。

「艋舺」上映以來,品盟辦公室電話響不停,部分家長和學校老師打電話反映該片內容充斥負面學習,容易誤導青少年,希望教育團體防止影片的負面效應繼續擴大。

「品盟」歸納「艋舺」可能產生八大負面學習效應,包括:演員不停說髒話,擔心出現像過去「台灣霹靂火」那種「一支番仔火」的模仿效應。

片中強調幫派文化,也讓家長擔心會誘使青少年加入幫派。暴力及殘忍的畫面,如剁手指,也讓人怵目驚心,主角狎妓或蹺課等不良示範,以及錯誤價值觀詮釋,「意義是三小?拎盃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啦!」

潘莉華說,電影過分強調幫派份子的「義氣」,為「義氣」而犯法、殺人、犧牲自己,是不正確的價值觀。

片中主角趙又廷飾演的「蚊子」,為了替廟口幫老大報仇而去殺人,這也是錯誤的詮釋「感恩」。潘莉華指出,「有恩必報」是好的價值觀,但若為了報「黑社會老大」的恩而去犯法或殺人,絕對是錯誤的。

潘莉華說,很多老師也擔心片中的內容會誘導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做出違反社會、違反校規及違反法律的事情。

品盟呼籲高中、國中及國小高年級校長、老師和家長,和學生、子女一起觀看「艋舺」片,並討論其中容易誤導人的價值觀。

教部:負面內容是教材

對於家長及老師擔心電影「艋舺」造成青少年錯誤模仿,教育部訓委會常委羅清水說,教育部立場「支持國片」,電影若有負面內容,也是一種教育題材,建議家長和老師跟孩子討論,釐清正確價值觀。


艋舺八大負面效應

1.
演員不停說髒話,青少年可能模仿。

2.
強調幫派文化,會誘使青少年加入幫派。

3.
過於暴力及殘忍(如剁手指),青少年可能模仿。

4.
不良示範,如「狎妓」或蹺課等。

5.
錯誤的價值觀詮釋。例如:為「義氣」去犯法、殺人、犧牲自己。

6.
錯誤的詮釋「感恩」。為了報「黑社會老大」的恩而去犯法或殺人。

7.
會讓憶起舊情懷者感動而推薦此片,更會促成青少年模仿。

8.
黑社會吸收中輟生或在校生入幫,擔心促成校園染黑。

資料提供/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