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鄉關何處

楊錦郁 |2009.04.14
808觀看次
字級

科技文明帶來了交通便利,地球已然變成一個村落,從台北搭一個半小時的飛機就到上海,三小時到東京,要不然花個十幾個小時就直接抵達羅馬、巴黎或者舊金山。

而到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度個小假,有時候花費甚至比在台灣還便宜,因此身邊一些上班族的朋友們,平時存了一些錢、累積了幾天假,便飛到京都或巴里島,住個幾天,既愉快又可進國際視野。

幾年前,我也屬於這樣的類型,覺得台灣的旅遊消費太高,尤其是住宿方面,因此一有假期便往外國跑,努力的和國際接軌。可是不論去哪裡,欣賞到再美麗的風景,吃到再道地的食物,內心始終明白自己是個局外人,融不進他國的文化,就像我在奈良博物館看日本的飛鳥、平安時代的器物介紹,雖然很努力的想要記下來,可是一出了博物館,就已經失落了幾成,畢竟這些歷史是別人家的。

所以每次出國回來,從中正機場往台北的車上,我都會更加的確信,哪裡有文化和親人,哪裡就是我的故鄉。當這樣的念頭逐漸增強後,我不再常往國外跑了,我開始把視野從他國轉回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這才發現我對它的認識實在太少了。

特別是這幾年社區文化的觀念興起,各個鄉鎮都有自己的文化產業,形成一種吸引人的旅遊資源。我到宜蘭的傳統藝術中心,發現它是一個很有台灣生命力的藝術景點;到泰安去,覺得當地的溫泉休閒並不比日本的遜色,到花蓮的光復糖廠吃牛奶冰棒,不禁興起思古幽情。

將視野從國外拉回台灣,然後再拉回自己的家鄉彰化時,心裡不禁湧起了不安與慚愧。照理說,家鄉應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但對我而言卻不盡然。我出生在市中心,住家就在彰化火車站附近,上大學以前讀的都是市內的學校,鬧區、電影院、夜市都在走路的範圍,假日若想上館子,家人通常會到台中去,就這樣,我在彰化成長,可是卻不太有機會到縣內的其他鄉鎮。

不久前,彰化縣政府舉辦了一次縣籍鄉親返鄉參觀活動,我雖然十分繁忙,但仍答應這個邀約,主要是想能藉機走入鄉村社區。活動當天,我們先到秀水鄉參觀益源古厝,然後在馬興社區吃鄉土風味午餐,再經過溪湖到二林去看中科的位置,然後轉進竹塘鄉,接受農會的下午茶招待,午茶的內容是熱茶配上唯一的茶點--草仔粿,草仔粿由社區的婦女們親手做的,個頭飽滿,餡料豐富,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臨行,每個人又送上兩個粿和幾包米粉。

行程結束的當晚,我搭著夜班的高鐵返北,打扮入時的我站在月台上,手上既拎著古馳的皮包,又帶著兩個草仔粿和幾包米粉、一小包故鄉米及兩罐肉鬆,感覺很滑稽,但我卻一路開心的笑著回來,因為這些鄉土味都是我喜歡的東西,何況這些禮物的背後,有著濃濃的土地和鄉親的氣味,不論我身處何處,這些氣味都是自己熟悉的。

經由這樣不斷的回溯生長的土地,我也看到許多認真生活的在地人,他們努力的耕耘,開創出有特色的產業文化。從彰化回台北的車上,我更加確定,日後我固然會放眼國際,但也會時常回到故鄉,親炙那充滿生命力的草根文化。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