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儲蓄專案 高中生投入職場 林家余:學到更多

 |2017.11.01
1285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吸引七千六百五十三名高中職畢業生表態參加,首批媒合成功的七百四十四位高中職畢業生,已投入職場,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和主任祕書朱楠賢日前走訪工作現場,了解畢業生工作情形。

「賺第一桶金後,我想創業開一家婚顧公司。」新北市三民高中畢業生林家余表示,自己不愛讀書,讀完大學可能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趁此機會先體會職場人生,未來若想念大學,隨時都能回去讀,「比起專精在某個科系,我學到的更多」。

新北市立三重商工畢業生楊曉青認為,「先知道將來需要什麼能力,再來努力學習,比直接升學更有用」,且投入職場後,她自認變得更有責任感,做事更細心謹慎。

儘管外界質疑,高中職畢業生專業知識及能力不足,不具就業市場競爭力,身為企業主的巧克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于遜認為,年輕人對想做的事有想法,比他能夠做什麼更重要,學生若能提早看到市場及職場現況,了解業界發展,會有很好的啟發。

不過,有不少人反映職缺侷限不夠多元,月薪僅二萬五千元也不具吸引力,也有家長認為,這些職缺跟打工能找到的工作差異不大,不必冒險中斷學業。

青年儲蓄專案辦公室執祕王俊權坦言,多數職缺仍集中在製造業及零售業,未來不但要開發更多元的職缺,明年列舉職缺會改成各縣市別,學生不須跨區就業,盼能提升媒合成功率。

教育部表示,明年度計畫提前三個月作業,並結合學校端的種子教師協助宣傳,未來除了更對準地區性職缺之外,也會加強開發五加二等產業類別。

勞動部也說,明年將視教育部提供的學生就業意願調查結果,盡可能尋找、開發合適廠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