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難調解 應建立處理機制

陳玲芳 |2012.11.01
219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昨和受害者家庭組成的「醫糾關懷協會」召開記者會,揭醫療糾紛四大苦情,呼籲立委不應急於審查「去刑化」條文,為醫界「四大皆空」解套,應優先為醫糾處理機制立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醫病共同困境。

醫改會指出,台灣一年至少有一萬八千名醫療過失受害者,不論醫療糾紛刑事案件起訴,或者民眾勝訴,僅約一成可討回公道,「關鍵證據取得難」是主因之一。約有兩成五的受害者,會在調病歷時被刁難。

執行長劉淑瓊表示,醫改會十一年來累計接獲四千多通醫糾申訴電話,歸納近一年來申訴內容,發現民眾遇到醫糾,通常得面對「關鍵證據取得難、溝通協商陷阱多、諮詢鑑定沒管道、專業資訊不對等」等四大苦情,不得已走上法院,小市民經常求助無門。

醫改會統計發現,二至三成民眾反映,醫糾後要取得病歷曾遭刁難,有六成質疑拿到的資料不齊全或疑似被改過。

六成民眾申訴無解、醫院協商奧步一籮筐。如醫院窗口只制式回答,對醫護人員下封口令;還有醫院假借簽收慰問金之名,誘騙病人簽下和解書。

九成八的醫糾民眾,亟需訴訟外的鑑定與醫療諮詢。醫改會調查,醫糾民眾絕大多數的訴求,是要求「道歉」與「了解真相」,但衛署醫審會只接受法院委託鑑定,逼得病患與家屬只能選擇訴訟,才有機會獲鑑定。

醫改會統計醫糾個案中,超過四分之一來自醫病溝通問題,比如爭論:「開刀前不是說只是個小手術?怎麼人就這樣走了?早知道會這樣,就不開刀了。」醫改會呼籲,由於醫病之間專業資訊不對等,事先強化風險溝通、落實告知同意機制,也是重要關鍵。

劉淑瓊說,立委與政府只聽到醫界聲音,努力在醫療法八十二條去刑化上為醫師脫困,「醫師害怕被告,民眾又何嘗喜歡上法院?」全因無有效處理醫糾的管道與機制,才會讓醫療糾紛受害者面臨四大苦情。

她認為,醫界四大皆空的因素很多,如健保支付扭曲、血汗醫院、營利化等,不能都推給醫療糾紛問題。「尤其健保實施後,醫療服務量翻了一倍、醫師數成長近七成,把醫療糾紛增多歸咎民眾愛告,並不合理。」



民眾處理醫療糾紛常見問題



1.完整病歷等關鍵證據取得困難

2.溝通協商陷阱多,可能被誘導簽下和解書、醫院拖延協調會

3.諮詢鑑定沒管道,其他醫院常不願提供第二意見

4.專業資訊不對等,醫病溝通不良

資料來源/醫改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