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讓消費者目光再度聚焦

高堂堯 |2010.01.17
146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好萊塢影迷們若不健忘,應該還記得布魯斯威利主演的電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片中拯救全世界人類免於隕石撞擊而覆滅的太空英雄,在完成任務、準備搭太空梭返回地球時,機體卻突然故障,於是有人忿忿地說:「可惡!機身零件全都是台灣製造的(Made in Taiwan,MIT)!」

虛構的電影情節,卻真實在上個世紀後期上演過。一九七○、八○年代,台灣靠著引進外資、原物料,和加工製造、出口日用商品的模式,創下舉世驚豔的經濟奇蹟,儘管時常被貼上「量多質差」的標籤,但老外們穿的鞋、撐的傘、用的機械零件無一不是「MIT」;時至二十一世紀,台灣的高科技代工、3C商品出口產業仍是國際經貿的要角。

然而,台灣製造業王國的地位,已被「世界工廠」中國大陸取代,產業和資金不斷外流;在區域經濟整合大勢下,本土市場未來也將直接面臨對岸強力競爭。為此,經濟部推出「MIT商品標章」,要讓國內消費者目光再度聚焦「台灣製造」。

新標章
品質由國家把關
近年來,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多種製造業商品的最大供應源頭,但「黑心商品」也是惡名昭彰:除「山寨」仿冒品充斥,過去無論輸美賑濟卡崔娜風災的甲醛組合屋、銷往日本的毒水餃,還有前年在台灣市面流竄的三聚氰胺奶粉,都讓全球各地消費者人心惶惶、聞「中國製造」而色變,也意外地給了MIT商品翻身的機會。

「推出MIT標章,首先就是要讓台灣與中國大陸產品做一個區隔。」經濟部工業局技士邱明良表示,再度推出MIT商標,就是要重申台灣產品的水準,讓本國消費者有更清楚的消費選擇依據。

國內已有標檢局採用的CNS(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國家標準)正字標記等產品驗證制度,邱明良指出,MIT標章則進一步提出一套更嚴謹的製程和品質驗證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是「產地認證」,原料可以進口,但實體產品必須是在台灣本土製造、銷售,並由國家做品質把關。
邱明良說,MIT標章背後還有十年期《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的大架構在,將投入近千億元經費協助業者在技術、產業體質方面做升級和轉型,以因應未來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本土傳統製造業將面臨的對岸廉價免稅產品傾銷、便宜勞工的種種衝擊。政府點名國內十二類傳統產業公會加入MIT商標行列,目前已有成衣、內衣、毛衣、泳裝、毛巾、寢具、織襪、製鞋、袋包箱等九個行業加入,石材、陶瓷、小家電等三個行業則將在第二階段加入標章行列。

毛巾業:
前景還是不樂觀
台灣毛巾產業公會是九個率先加入MIT商標制度的產業之一。「你知道嗎?光是我自己,在越南開廠投資的金額就有十億元了。」毛巾產業公會理事長陳國器表示,台灣生產的毛斤、浴巾,在民國七、八十年代大量外銷美日,是最風光的時候,但中國崛起後,目前年產值重挫至只有十幾億元,從業人口僅五百多人,顯見產業外移之嚴重。

陳國器認為,中國曾有致癌化學物含量超標的黑心毛巾出現,台灣產品品質絕對優於對岸,加入MIT也能提升消費者的認知;但因技術容易被取代,生產設備無法升級更新,需要政府的保護和補助,「也希望政府跟中國談判時,態度要堅決一點,起碼徵稅、產品驗證的標準要一致,否則根本沒辦法跟人家拚。」

保護歸保護,在本土產業規模嚴重萎縮的當下,陳國器認為外移已勢不可擋,未來國內廣義的紡織用品仍會以進口為主;即使有MIT商標護身,但在業者眼中看來,前景還是不樂觀。

陶瓷業:
不要怕削價競爭
被經濟部點名但尚未加入MIT的有三類產業,陶瓷業是其一。台灣陶瓷工業業公會總幹事游德二表示,目前正彙整磁磚、日用磁器、藝術磁和衛浴用磁等不同品項業者的意見,可望在春節後投入MIT商標之列。

「對中國的威脅,我們絕對是恐懼的。」游德二說,台灣的陶瓷產品產量曾在世界排名前十大,近年來面對中國和東南亞低價而大量的商品競爭,平均年產值下挫至三百億元;「可是不該怕人家削價競爭,台灣業者要強調的是品質和『合理價』」,游德二認為,這就是MIT商標的意義所在,而不只是要大家「愛用國貨」。

游德二也指出,未來本土產業應該要與在地文化做更緊密的結合,如在北縣鶯歌與桃園、新竹等陶瓷業產製據點,由政府補助設立「台灣良品」展館等實體通路,一如消費者耳熟能詳的迪化街南北貨,內需市場結構才能紮實;也就是說,面對自由貿易競賽,台灣產品不但要跟人家比品質,更要比特色和行銷創意,才能絕處逢生。

論及MIT商標政策的遠景,邱明良也說,政府的角色只能是輔助,主要還是靠產業本身。他希望未來農產品與其他發展良好的產業也能加入,共同拉抬MIT的產能和實力,以及最重要的台灣形象和認同。

台灣製產品MIT標章的圖樣,由一個笑臉及台灣地圖所組成。台灣地圖代表產品來自台灣,笑臉則代表台灣製產品的?譗安全、健康、值得信賴?豃。沈明川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