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重觀念 社會貼近生活 自然考古題變多 國文題目滿是親情
【本報台北訊】九十八年第二次國中基測結束,今年大型升學考試都正式告一段落。不少考生反映,第二次基測比第一次簡單很多。但台灣師大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第二次與第一次雷同,難度以「中等偏易為主」,比第一次簡單的說法,「是個別考生的感受」。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山表示,今年命題貫徹一綱多本政策,考綱不考本,以評量能力表現及發展潛能為目的,未來基測的試題難度,仍「以中等偏易為主」。
有補教老師認為,二次基測除英語外,難度和一次基測差不多,屬中間偏易;國文、數學、社會和自然,試題難度都比一次基測稍難。
數學 滿分會減少
數學科重觀念,比一次基測靈活但不難,考生要花些時間讓腦筋多轉幾次彎才能把答案解出。
補教老師江彥輝表示,二次基測數學考題的範圍分布與往年差不多,但沒考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比一次基測靈活非常多」,計算也比較複雜,更具考生鑑別度;中上程度考生可能會因時間不夠而錯二到四題,頂尖程度考生最多錯一題。「滿分的人數會比一次基測或去年二次基測少。」
社會 五年來最活
社會試題取材貼近生活,像是手機通訊和都會區的發展、台灣教育變革、選舉、政治制度等,補教老師陳啟鵬指出,試題偏重政治法律,中間偏難、鑑別度提高,考生成績恐怕兩極化。但他也讚賞,這次出題是近五年來最靈活的一次。
英語 唯一較簡單
英語是補教老師唯一認為簡單的科目。英語科出題生活化,除了每年必考的地圖問路、天氣,還有流行音樂排行榜、歌詞、知名舞蹈家鄧肯的傳記。
補教老師路呈麟說,第一次基測閱讀測驗難度較高,二次基測反而是單選題潛藏陷阱,諸如第三、十三題文法易混淆,第十一、十七題則考hand和excuse較不常用的動詞意思,學生只要具中等程度,且有耐心、細心,都有機會得高分。
自然 考古題變多
而自然科,台北市補教協會老師楊過表示,比第一次基測困難,如果要達到頂尖(PR值九十五到九十九),最多只能錯兩題,比較明顯的是考古題有出比較多的現象。地科部分,楊過認為著重在基本觀念,至於理化科,楊過認為考題普遍難度提高,有些題目如果不用刪去法作答,會花較多時間。
國文 比一次稍難
二次基測國文題目洋溢著親子溫情,有關心家暴跟受虐兒童。改寫作家劉怡君的「女兒賊」,講述女兒回娘家,離去時父母把伴手禮塞滿車廂等。補教老師簡諍認為,這次試題難度比一次基測稍高,尤其是閱讀測驗最後一題,提到高中選文司馬光的「訓儉示康」,代表國中生程度開始要和高中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