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台灣茶藝

林明德  |2018.09.11
173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1、 茶傳奇

俗語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言簡意賅的揭開日常生活必需品項。當中排序末端的茶,最堪玩味,除了反應常民的飲食習慣外,也有一份精神美感的追求在。然而,弔詭的是,在中國古典文獻十三經和許慎《說文解字》都不曾出現「茶」的蹤影,涉及「茶」的都做「荼」,並賦予多重意義。

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西元七八○年),茶聖陸羽(西元七三三至八○四年)推出世界第一部茶的專書《茶經》,才為「茶」找到身分證。他首先創新字,將「荼」字減一畫成為「茶」;其次,就文獻配合踏查加上實際體會,建構《茶經》三卷七千字,成為世界茶學的根源。流播中外,往往結合各地文化特色,發展出新風貌,例如日本的茶道、台灣的茶藝……等等。

2、 台灣茶

台灣自古即有野生茶,如中部山區水沙連,是原住民的特殊經濟產品。明末清初,閩粵移民從原鄉帶來飲茶習慣,但茶產量並非經濟主力。一八六六年,英國德記洋行約翰杜德(John Dodd)自福建安溪引進茶苗,提供貸款、教導茶農、購茶精製、外銷歐洲,產、製、銷三位一體,締造台灣茶業新天地,一時茶棧、茶館、洋行紛紛設立,而烏龍茶、包種茶也打造了金字招牌,馳名海內外。論者以為杜德創造台灣茶百年基業,不愧是台灣茶業之父。

長期以來,因為茶業界的用心經營,依不同茶產地特色,逐漸形成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阿里山露珠茶、台灣高山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茶、龍潭龍泉茶、日月潭紅茶等十大茶種,特別是前四種名聞遐邇,深受中國大陸、日本、歐美人士的喜愛。

3、 茶藝風

一九七○、八○年代,台灣先後締造經濟、政治雙奇蹟,國人自我意識覺醒,開始講究生活素質與品味,於是有關茶學的研究、茶藝的追求,蔚為風氣,例如:李瑞河(一九三五~)創立「天仁茗茶」,並成立「陸羽茶藝中心」,改變飲茶文化,特別是茶器製作、泡茶理念與茶會的執行,使飲茶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蔡榮章(一九四九~)開創功夫茶館,以多種茶藝專著建立茶湯理論、泡茶師檢定,並主編茶藝月刊、推廣飲茶教育,堪稱茶藝的奠定者;至於學者出身的張宏庸(一九四八~)教授,長期沉潛比較茶學,校勘陸羽《茶經》,推出茶學文庫,經營《台灣茶藝發展史》,並身體力行,實踐生活藝術,為茶藝提供大方向。

在這樣紮實的基礎上,台灣茶界興起茶藝風潮,宛如千巖競秀,而且影響深遠。

4、 軟實力

台灣民眾嗜茶,喝茶文化深植於日常生活中。近半世紀以來,在富裕的經濟條件下,從實用層次攀升,追求審美品味成為風尚,於是茶學、茶藝共論,茶館、茶會並行,不僅平添生活情趣,其茶藝文化內聚茗茶、茶泉、茶器、茶術、茶人、茶所、茶食、茶宴諸面向,開出舉世罕見的茶藝新境界,有目共睹。一九九三年,李瑞河在福建創立「天福茗茶」,二○○二年開設「天福茶博物院」,將茶藝返轉大陸,以延續茶文化命脈。

更難能可貴的是,台灣茶藝涵蓋古今,生機盎然。既精通小壺泡的功夫茶,守住花茶、鐵觀音、高山茶、綠茶、紅茶等茶系的茶性與原味,以滿足味蕾的高度要求;且在這個基礎上轉換到冷飲茶,而不失原味,充分顯示無限的創意。風靡全球的泡沫紅茶與珍珠奶茶(Bubble tea),莫不由台灣茶界研發出來的,成為《牛津英語詞典》等字書的新語彙,堪稱飲食奇蹟,毋寧也例證了台灣茶藝的軟實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