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34) 高科技產業崛起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7.10.13
2148觀看次
字級
台灣經濟持續發達,高科技產業的崛起也與傳統產業相互結合,以更現代的經營理念經營公司,並塑造企業形象。圖為1999年,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左)的新書《咖啡時間》在台北來來飯店舉行新書發表會,行政院長蕭萬長(右)出席致詞。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右)與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左)於1999年簽署合作契約書,撥款新台幣10萬元做為雲門舞集海外演出經費,由宏碁為商業藝術化、藝術商業化而努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科技與藝術的成就。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99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台北六福皇宮飯店主持台積電年度法人說明會,對公司營運前景表示樂觀,但採較保守的態度。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隨著台灣經濟結構的改變,及政府相關部門主導推動,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躍居為台灣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其蓬勃發展的程度,甚至使得台灣在世界資訊工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說,民國60年代,台灣青年心目中最想當的風雲人物是台塑董事長王永慶,民國70年代是宏碁董事長施振榮,那麼到了民國80年代末期,學子心目中排行第一的人物無疑是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張忠謀。

電子資訊業崛起後,其動向幾乎成為媒體經濟新聞的主體,著名電子公司的股價行情也成了整體股市漲跌的指標。電子業兩大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他們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經常驚動業界的視聽,並成為業者探究和討論的材料。

能進入這些高科技公司工作,不僅代表收入的穩定與豐厚,也代表其工作能力受到一定的肯定。在實際薪資所得和個人工作成就都比其他產業誘人的狀況下,高科技產業自然成為人人稱羨的行業,無數的人,尤其是剛自理工組畢業的青年學子,更是以躋身高科技產業為榮,成為當時台灣最受歡迎的產業。

早在民國62年孫運璿先生擔任經濟部長時,鑑於研究發展的重要,以及政府機關從事研發工作的種種限制,便以經濟部所屬的聯合工業研究所、礦業研究所及金屬工業研究所為基礎,經由立法程序,成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所,帶動台灣工業技術的升級。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工研院集中許多優秀的人才,也成為培育接下來電子產業企業家的搖籃。其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擔任工研院院長,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則曾擔任過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顯示工研院在台灣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上的重要性。

民國68年(1979)新竹科學園區成立,這項建設日後證實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極具關鍵性,也是20年後台灣高科技產業得以崛起之始。

值得一提的是,「竹科」的成立,本質上是美國高科技重鎮矽谷的翻版,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和國科會主委徐賢修從美國經驗中總結,科技產業應與科研有成的高等學府做有機的結合,台灣的高等技術教育經過30年的累積已有相當的成就,清華與交通兩所大學是其中重鎮。因此應選擇在接近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的新竹市興建科學園區,可以吸引高等學府的優秀人才。而且既然是引鑑美國矽谷的模式,竹科也以優惠條件吸引留美科技人才返台創業,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充分的高級技術人才,實際上也將竹科與矽谷在人才、技術資訊、市場資訊和產銷網絡上連成一體。這表示,高級技術人員回國創業,同時也把他們與矽谷密切的關係帶回來,他們的生產和銷售策略與矽谷息息相關,實際上成了矽谷的外在延伸。因此,只要美國的科技產業迅速發展,竹科也必然跟著成長。

民國69年(1980)開始,高科技產業政策加速推動,其根本原則為「二大」(市場潛力大、產業關聯性大)、「二高」(技術層次高、附加價值高)、「二低」(汙染低、能源依存低)。

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規模初具,民國76年(1987)開始設立的大型晶圓廠,無論是生產、管理和研究均需要大量人才,因此工研院電子所人員大批地進入創業行列,而且常常是主管帶著同一部門的子弟自立門戶,如合泰、盛群、凌陽等公司皆是如此。這些新成立的半導體公司,資本累積速度驚人,在業務的合作上,也因彼此淵源深厚,互動默契十足。在他們領頭衝鋒之下,台灣電子業突飛猛進,蓬勃發展,也跟上全球第三波工業化的高峰。

隨著高科技產業成為全球新寵,世界各國無不想在此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中國大陸在經濟改革獲得驚人成就,拜更廣大的低廉勞力成本之賜,發展更加迅速。加以台灣內部勞力成本持續升高,經濟發展面臨新的轉型期,使得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全球布局中又面臨新的挑戰,亟待突破。

(徐宗懋撰,梁迦翔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