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72)

星雲大師 |2017.09.13
3361觀看次
字級
《觀無量壽經》經變圖(局部)。圖為位於下方的舞樂一景,周圍許多菩薩演奏各種樂器:台上左、右兩側從左前方分別持拍版、橫笛和雞婁鼓;右前方則持琵琶、阮咸、箜篌,他們以微妙音聲供養諸佛,莊嚴極樂淨土。 圖/資料照片

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面授機宜傳與策略
面壁功深等待機緣
革凡成聖去迷入道
音聲佛事唱頌超度
風木含悲父母双亡
風行草偃機緣成熟
風調雨順世界安然

梵唄
文/星雲大師

佛教裡的理想世界,就是一個「涅槃寂靜」的地方,但是佛教又非常重視「音聲」,佛陀叫人要經常說法,沒有聲音怎麼好說法呢?佛教叫人以「音聲作佛事」,所謂念佛、念法、念僧,都要有聲音。當初釋迦牟尼佛就是修一個「以音聲讚歎諸佛」的法門,因此比彌勒早成佛,可見音聲讚歎之重要。
遺憾的是,過去讚歎諸佛的梵唄,現在都用在早晚課誦,只在佛前讚歎。其實一切眾生都是未來諸佛,何不讓梵唄走到群眾裡,讓「眾生即佛」的意義,帶動梵唄走上更高一層樓,更加發揮他的意義、價值,不是很好嗎?茲將梵唄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分述如下:

一、以音聲禮讚諸佛:所有宗教,都會透過詩歌、偈頌來讚美各自的教主。如天主教的讚頌詩,基督教的讚美歌,他們都很通俗;唯有佛教把讚歎三寶的偈語,寫得深奧難懂,甚至唱腔也不容易學習。尤其佛教重視口傳,沒有樂譜,所以流行困難,以致梵唄始終只侷限在佛殿裡,只是用來讚歎諸佛菩薩之用,一直走不出大雄寶殿,殊為可惜。
二、以音聲供養大眾:現代的佛教已經進步了,懂得梵音樂聲不只是可以用於早晚課禮讚諸佛,而且可以在大庭廣眾裡,用音聲來供養大眾,就如供佛一樣。所以現在電台的廣播、電視的表演,甚至在國家殿堂裡,都可以聽到嘹亮的梵音,讓一般信佛但入門未深的大眾,聽到梵音都可以心開意解,共享禪悅法喜,實在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三、以音聲廣作佛事:在佛教裡,念佛誦經是佛事,參禪打坐是佛事,布施濟人是佛事,靜思冥想是佛事,持咒相應是佛事;當然,梵唄歌唱的樂聲也可以當為佛事。可惜過去佛教傳播的地區,幅員遼闊,各地的唱腔、音調不一,造成現在的西藏、日本、韓國、緬甸、泰國等,諸種不同的音聲,各唱各的,不能統一。假如現在有人發心,把各國的音樂匯集,成為佛樂大全,從中再邀集音樂專家,給予共謀統一之計,必能發揮更大的弘法力量。
四、以音聲廣結善緣:我們布施物品讓別人享用,這就叫做結緣;我們用好言好語弘法讓別人受益,這也是結緣。以音聲弘法結緣,這是今後佛教弘傳的重要方便法門。也就是說,所有佛教弘法師,不一定講經說法才叫弘法,拉一首二胡、彈一曲古箏,讓佛法義理透過樂器的伴奏,以唱講的方式弘傳出去;或是高歌一曲,或者偈語一段,可以獨唱,可以對唱,可以合唱,甚至可以多重唱,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發揮梵唄音樂廣結善緣的力量。
除了以上四事以外,我們從一些佛教的繪畫中,可以看到天人供養三寶,每人手捧樂器,可見當初佛世也有音樂大會。甚至在極樂世界裡,鸚鵡、舍利、迦陵頻伽,以及流水等,水鳥都會說法,所謂法音宣流,增加極樂世界民眾的信心。所以,今後佛教的發展,要靠各種語言,各種音聲,各種方便,才能在今後的社會,發揮弘化之功。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二冊 p.218


【成語典故】

●面面相覷
1.互相對視而不知所措;驚懼或詫異的樣子。
2.意指佛性原是人人本分上事,朝夕與諸人相處而渾然不知。又作「面面廝覷」 、「面面相窺」。

宋‧雲頂海鵬禪師(青原下十世)。僧問:「如何是大疑底人?」師曰:「畢巖中,面面相覷。」
(《五燈會元》卷十四)

●面壁功深
長期面壁而坐,專心修行,直向上提昇。雖默然無言,卻獨露真常。比喻繼續不斷鑽研,即能達到更高的造詣。

典故源自梁代菩提達磨祖師「九年面壁」:「(達磨)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五燈會元》卷一)

●革凡成聖
革除凡心,成為聖人。

南朝‧梁武帝〈捨事李老道法詔〉:「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化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
(《廣弘明集》卷四)

●風木含悲
喻父母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悲傷。又作「風木之悲」、「風木之思」、「風樹之感」。

周‧皋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韓詩外傳》卷九)
●風行草偃
1.比喻條件具備完全,事情自然成功,勿須強求掛念;上行下效,以美德感化群眾。
2.意指機緣成熟,自然任運。又作「風行草靡」、「風行草從」、「草偃風從」。

宋‧昭覺克勤禪師《碧巖錄》卷一:「人多逐末,不求其本。先得本正,自然風行草偃,水到渠成。」

●風調雨順
調,調和;順,適合需要,形容風雨及時得宜,有利於作物生長。比喻客觀條件有利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