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51)

文/星雲大師 |2016.10.10
60363觀看次
字級
圖/周云
圖/周云

生死不流轉,
流轉非生死。
若實不流轉,
生死無窮已。
諦觀流轉性,
流轉當下止。
不見流轉心,
是真出生死。
       ──明‧憨山大師

【作者】
憨山德清(1546~1623),南直全椒人(今屬安徽),字澄印,號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謚號弘覺禪師。傳承臨濟宗

,為禪宗復興的重要人物,與紫柏真可是至交。

【修行問題】
一、佛教對生死的看法?
對於生死要有預備。很多家庭,家裡的長輩忽然往生了,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辦,這就是平常沒有做預備。因此要把生

死也規畫到我們的人生計畫裡,免得臨時慌亂。生死是無常的,有的人活到八十、九十歲,還是很健康;有的人雖然年輕

,死亡卻忽然找上他,所以常有人慨嘆:「閻王要你三更死,不會留人到五更。」生死無常,它是不論年齡、不論健康、

不論貧窮富貴、不論智愚的。因此佛教裡有句勸人的話說:「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死亡是不會等我們的

,只有我們把生死規劃好,要做的事情,就趕緊去完成。
所以,人生雖是百年,也要把它當作一日來過。每天說一句好話,是一個功德;給一個笑容,是一個功德;存一個好念,

也是一個功德。把功德留給自己,把奉獻、利益、幫助、緣分留給大家。

二、生死自在的實例
宋朝有賊人徐明叛亂,使得生靈塗炭,殺伐甚慘,性空禪師明知在劫難逃,還是冒死往見徐明想感化他,就在吃飯時做了

一首偈語自祭:「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何正好乘時,請便一刀兩段。」因此感化盜賊,解救了大眾的災難。
後來禪師年紀大了,當眾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坐在盆中,盆底下留下一個洞,口中吹著橫笛,在悠揚的笛聲中

,隨波逐流而水化。他留下的一首詩說:「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聞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

?船子和尚。」原來過去有一位船子和尚也是用水葬的方式,性空禪師因此又作了一首曲子來歌頌:「船子當年返故鄉,

沒蹤跡處好商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教坊。」性空禪師和船子和尚這種吹笛水葬的死法,體現了禪者生死自在

的風光。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系列(八)緣起與還滅》〈佛教的生死學〉、〈死亡之後的生命〉

生命的流轉
文/星雲大師

基督教說:「信上帝得永生。」但是佛教認為,信仰佛教並非就沒有生死問題,而是要人勘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過的

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生和死如影隨形,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到底「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對於這個

問題,一般人並不了解。
根據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有情眾生由於累劫的「無明」煩惱,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阿賴耶識

在母體子宮裡漸漸孕育成生命體,是為「名色」;名是生命體的精神部分,色則指物質部分。數月之後,生命體的眼、耳

、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稱為「六入」;胎兒脫離母體後漸漸開始接「觸」外境,並對外界的苦樂感「受」產生「愛

」與不愛,進而有了執「取」所愛的行動,結果由於身、口、意行為的造作,又種下了後「有」的生命體,有了「生」終

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所以佛教說:生命的流轉,是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
生死循環,本來就是自然的道理,如宗衍禪師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復歸於水。」道楷禪師示寂時更說

得好:「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騰任運何拘束?」禪者生死,有先祭

而滅,有坐立而亡,有入水唱歌而去,有上山掘地自埋等等,無比灑脫。
眾生的生死決定於業力,解脫的聖者則依願力成就生命。然而掌握生死,還不足為奇,吾人真正要超越的是念頭的生死。

禪宗有一偈說:「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吾人的意識剎那生滅變化,如《大乘流轉諸有經》說:「前識滅時名之為

死,後識續起號之為生。」我們每一時刻其實都在面對生死。意識的生死,念念生滅,如同瀑流,唯有「無念」,才能截

斷生死洪流;若能體證緣起性空,則能「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達到生死一如,不生不死的境地。故而《

楞嚴經》又云:「前識滅時無有去處,後識續起無所從來。」
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結束。死亡以後就像移民一樣,你到了另外的國家,只要你有生存的資本,只要

你有功德法財,你換一個國土,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所以死亡並不可怕,死亡之後到那裡去才是最要緊的。
道元禪師說:「若生死中有佛,便能無生死。若知生死即涅槃之理,便能無可厭生死,亦能無可願涅槃,自是超脫生死。

」如果我們能夠認清這個道理,斷惑證真,覺悟生死同於涅槃的道理,自然不會受生死迷惑,而能安住於超越生死的藩籬

,如此,縱死又有何懼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六冊 p.319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