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掌篇】父子

乃辛/輯 |2008.09.22
495觀看次
字級

嚴格說起來,「聖手書生」蕭讓的戲只有三十九回與四十回,這還是未上梁山前的事。至於上梁山後,除了掌管文書、論功行賞外,大小戰役他是沒份兒的。可是在招安後,《水滸》作者居然很大膽地讓他在剿王慶之役時隨軍出征,並獻出空城計,使得賊兵大敗。這場戲,雖仿自《三國》,卻顯得東施效顰,反不如「假信」風波劇情緊湊精彩。

「假信」風波指的就是第三十九回「梁山泊戴宗傳假信」。戴宗雖負責跑腿送信,但信卻是由兩位高手假造出來的。一是可仿諸家字體的秀才蕭讓,二是擅刻玉石印記的「玉臂匠」金大堅。那時宋江題反詩的事為黃文炳所告,蔡九知府使戴宗前往京師通風報信,信為梁山所獲,吳用遂將計就計,請出蕭讓、金大堅仿蔡京筆跡與圖章,由戴宗攜回假信一封,模擬蔡京口吻要其子蔡九將宋江押往京師聽候發落,梁山好漢則便於途中將宋江搶回。

可惜此計出了破綻,錯處是在印章上。原來吳用請金大堅刻的章子是「玉←篆」的「翰林蔡京」四字,而當時蔡京已榮昇丞相,如何可能再回頭使用這舊章子?此其一。其二是以當時蔡京之尊,不可能沿用「翰林」之官諱或「蔡京」之名諱與親人往還書信。而偏偏這兩點都為蔡九身邊的黃文炳識破,戴宗很快遭殃,被安上暗通梁山賊寇的罪名,與宋江同赴法場處斬。當然後來的情節就是有名的「梁山泊好漢劫法場」了。

雖然施耐庵安排讓吳用想出假信之計,也讓吳用自己事後發現謬誤,可惜已來不及修正。現代人看施耐庵所提出的造假手法,似乎亦有瑕疵之處。台灣書法印石前輩蔡孟宸先生曾於「書法教育」月刊(九十七年四月號,一三二期)發表對「施耐庵的印學知識」的看法。文中提出:「宋代官印文字以『九疊篆』為主,線條矯繞,盤根錯節宛若紙上迷宮;小說中『翰林蔡京』卻由金大堅以『玉←篆』仿刻而成,豈不謬誤?」首先這「九疊篆」與「玉←篆」就有極大的不同,前者彎彎曲曲,後者則如一根筷子,若「翰林蔡京」為官印,就應以「九疊篆」刊刻,若為私人圖章,就應以「玉←篆」入印。但「翰林」既為官職,「蔡京」又為名諱,顯然是自相矛盾之處。後蔡孟宸先生亦強調:以「官職」與「名諱」同時入印者是殊無根據的。也就是說如果「翰林蔡京」能以「魯國公蔡京」之私人稱號入印,則「玉←篆」體就沒問題了。

顯然這《水滸》外一章又比《水滸》內一章更精彩有趣了。

細究這則假信風波,與蕭讓的筆跡其實無關,主要是金大堅仿造的刻印出了問題,但畫家卻寧以蕭讓為主角,這和金大堅後來在《水滸》中並無突出表現是有關係的。看蕭讓手捧卷宗,面對自己的筆跡所顯露的得意之色,細心的陳洪綬不僅抓住其神韻,傳達了「假信」風波的主軸,也於其腰間置一佩劍,顯示這位「會使鎗弄棒,舞劍輪刀」的聖手書生有文武全才之質。

不過蕭讓後來的結局很奇怪,居然是在剿方臘前為蔡京索去(一百一十回),成了太師府的幕僚。宋江儘管鬱鬱不樂,也莫可奈何。不知《水滸》如此安排蕭讓回到原點(從仿蔡京筆跡起家,再回到蔡京處為其效力),是否有特殊涵意?倒是張恨水先生看出蕭讓與金大堅(後同為皇上效力)二人既有「一藝之長,足餬其口」,卻「託跡於盜」,「此等書生,但知逢迎權豪,以圖富貴,本不足以與之言氣節。然趙宋晚年,方講理學,作《水滸》者,其有所譏也夫!」應是一針見血之論。觀歷代以仿造為能事之讀書人,似乎亦逃不過張恨水先生之譏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