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檔案】

 |2008.08.30
762觀看次
字級

.1932年4月26日生於安徽蚌埠,原籍山東青州。

.1949年隻身隨遺族學校來台,分發至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就讀。

.1950年發表新詩及短篇小說於《自由中國》、《中學生》等雜誌。

悆1956年與師大同班同學李芳枝、郭東榮、郭豫倫等舉辦「四人聯合畫展」。在廖繼春老師的鼓勵下成立「五月畫會」。

.1957年代表台灣參加日本東京「亞洲青年美展」。首屆「五月畫展」於台北。

.1959年參與尉天聰主編《筆匯》月刊編撰工作,與大批詩人,如余光中、楚戈、鄭愁予,及音樂家許常惠、史惟亮、評論家姚一葦等,共同倡導現代藝術運動。思想由全盤西化轉為中西合璧,開始採用石膏在畫布上打底,在油畫中加入水墨趣味。

.1961年與黎模華女士結婚。受建築學界影響,放棄油彩與畫布,重回紙墨世界,開發各種拓印技法,以「拓墨」和「貼」為主。撰文反駁徐復觀〈現代藝術的歸趨〉一文,引發「現代繪畫論戰」。

.1963年發明粗筋棉紙─劉國松紙,並藉此創造出自我獨特畫風。作品《雲深不知處》為香港藝術館收藏,係作品首次為美術館收藏。

.1965年首次個展於台北台灣藝術館。論文集《中國現代畫的路》,由台北文星書店出版。

.1966年第二本論文集《臨摹‧寫生‧創作》,由台北文星書店出版。

.1967年應諾德勒斯畫廊之邀,舉行首次紐約個展。

.1968年當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發展成立台灣「中國水墨畫學會」,繼續鼓吹中國畫之現代化。

.1969年開始「太空畫系列」之創作,首幅《地球何許?》獲美國「主流'69」國際美展繪畫首獎。

.1974年發表〈談繪畫的技巧〉一文,提出「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之理論。

.1977年當選英國國聯八位畫家的亞洲區代表,前往加拿大參加「國聯版畫代表作」之創作。

.1981年應邀赴北京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之成立大會並參展。名列美國出版《世界名人錄》。

.1982年採用袁江筆法與水拓法相結合,完成《天地》一作。

.1989年應美國運通銀行之請,繪五層樓高之大畫(1952×366公分)─《源》。

.1992年應邀出席台北市立美術館「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學術研討會,發表〈先求異,再求好〉教學理論。六十回顧展於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十月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返台中定居,並任東海大學客座教授。

.2000年應邀赴西藏大學講學,並前往珠穆郎瑪峰,出藏後左耳突然失聰。

.2007年「宇宙心印─劉國松七十回顧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及廣東美術館盛大展。

.2008年榮獲第12屆國家文藝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