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能再瘦了! 造林保護消失的國土

文/程憲 |2023.12.16
1169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師生共組綠色義工團,前往新竹縣海邊造林。圖/弋果集團
海平面逐漸上升,已經讓海邊原有的碉堡幾乎滅頂。圖/我們的島
圖/123RF
想在海邊種活樹並不容易,但許多人仍默默努力中。圖/我們的島
水寶盆可以提升沿海造林的成功機率。圖/慈心基金會

文/程憲

台灣愈來愈「瘦」了!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在潮汐和洋流的沖刷下,難免會逐漸流失部分沙灘和岩塊,然而,當台灣西部海岸線「30年一共退縮500公尺」的統計數據出現時,還是讓人心驚:當台灣的「土地」被海水帶走後,除了「體型」變得更瘦長外,沿海的生態景觀和經濟活動是否將隨之改變?

海面上升將淹沒島國

在全球溫室效應引發氣候變遷下,地球海平面早已逐漸上升,IPCC(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預測:2100年,地球海平面將平均上升66公分(預估最低上升31公分,最高上升100公分)。

而海平面上升,對海島國家而言,勢將造成海岸人文、自然環境重大變遷和影響,甚至有可能讓島國淪為「氣候難民」──島國土地逐漸被海水淹沒,人民將無法在原有土地上安居樂業。

海岸受侵蝕環境劣化

即便暫時沒有「沒頂」的危機,由於海岸線一向是濱海國家人文發展、經濟活動及生態集聚之主要地點,是非常敏感且脆弱的地區,任何的海面變化皆可能對自然環境及生態造成影響,進而破壞當地人文社會之發展。

以台灣為例,全島海岸線長約1600公里,近年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原本就存在著面積逐漸縮減的危機,如果又因海岸線後退及砂洲潛沒,地形快速崩塌陷落,導致堤前水深變深,碎波帶內移波浪能量加大,將可能加速對海灘的淘蝕、對沿岸堤防之破壞。

為了利益海岸被犧牲

而凡此種種所引起之海岸環境變化,很容易導致海岸侵蝕、低地淹溢等災情。換言之,未來低地淹水範圍將更加擴大,可供利用之國土資源將變得更為匱乏。

加上因經濟發展所需,台灣全島各地均有部分海岸,被圍堤填地開發為港灣,或變成各類海埔新生地及工業區,因而造成幾乎少有自然海灘,沿著海岸幾乎布滿消波塊及漁港。作家劉克襄就曾形容,台灣島幾乎被漁港跟消波塊包圍,密度之高,堪稱「世界紀錄」。

桑田變滄海苦果自嘗

即便如此,卻無法阻止土地流失,原因即在於沿海城市在乾旱期大量鑿井抽取地下水,工廠及魚塭養殖大量抽取地下水,此外還有不少無良商人盜採河流砂石,導致沙源流失、海水入侵,沿岸土質變得脆弱,加速土地流失。

古語說「滄海桑田」,意指大自然經過千萬年的演變,海中可能隆起地塊或河流泥沙沖刷出三角洲,再逐漸變成能滋養人群的沃土;相對的,也有可能因為人為的破壞,導致桑田下陷變成滄海,那連帶產生的災害,也必然要人類自己承受。

地層下陷深達兩層樓

如今,台灣四週的海平面持續上升,沿海地區多處海岸卻面臨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兩相加乘威脅下,部分地區如屏東沿海,累積下陷量已達3.22公尺(將近兩層樓),且地盤仍在逐日降低中;宜蘭縣沿海地區,甚至衍生一種幫助居民減緩房屋下陷的行業……

其他如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的沿海地區,因地層下陷陸續出現各種損害,包括:房屋龜裂、傾斜、下沉等影響居民生活安全的情況,而海岸蝕退、海水倒灌更已成沿海居民之夢饜,如不儘快思謀因應對策,台灣「福爾摩沙島」勢將逐漸蝕縮。

防風林延緩海岸流失

多年來,除了11年前,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曾委託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進行「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研究,歸納出30年間台灣海岸後退500公尺的推論,台灣一直缺乏進一步關於海面上升(海岸線後退)對海岸地形的影響及可能造成之損失的研究。

即便目前缺乏明確數據可供參考,但站在地球永續發展的角度,仍可回到源頭思考:究竟怎麼做才可以延緩台灣海岸線退縮?

答案是,除了得想盡辦法減碳延緩地球暖化的速度,多種樹木或防風林,少抽取地下水,保住沙源和水源,也被認為是「速度雖不快,但有效」避免國土流失的良方,所以未來到海邊不止要淨灘,更要想辦法多種下一棵樹,不但可以友善環境,更能拯救台灣漸瘦的「身材」。



種樹救海岸 還可防砂塵

台灣西部海岸線因砂源補充不足,海岸線退縮速度加快。近年開始有基金會結合企業,固定在海邊、空地,甚至前往內蒙古種樹,以不同的方式減碳愛地球!

根據多年前台師大地理系林宗儀教授的研究指出,全台灣海岸線退縮最嚴重的地點,就在新竹金城區至香山區海岸,年侵蝕率達15.45公尺,30年來退縮近500公尺;桃園大潭發電廠南側海岸,年侵蝕率也達到6.27公尺。

慈心基金會於2018年,在歐洲與400個環保團體一起發願,要在25年內種下1兆棵樹──台灣則要種10億棵。「截至今年上半年,慈心基金會已結合國內企業,在全台15個縣市種下80萬棵樹,也從多年前起就經常前往內蒙古種樹。」

今年3月,慈心基金會趁著春雨初降時節,結合國內10多家公司包括立積電子、弋果國際教育集團和財團法人新竹縣諾克國際教育基金會……在新竹縣竹北市新月砂灣海岸線,合力種下2000棵林投、黃槿、木麻黃等植物,讓樹木根部固定砂土,還能攔截飛砂、補充砂源,協助改善當地環境和生態。

雖然在含鹽量高的海邊種樹不易,但也唯有努力種活樹,才能有效解決海岸線退縮問題,還能解決砂塵暴、霧霾等問題。慈心基金會立願要在2030年前種下10億棵樹,而參與活動的弋果集團董事長孫瑞芬,雖然種樹當天只結合師生及家長種下250棵樹,卻許願將啟動「10年造林計畫」,未來每年種下1000棵樹。

「未來,我們將為每名新生種下一棵樹,10年後將種下超過1萬棵樹。」孫瑞芬說,1萬棵樹每年平均可吸收約2萬4千多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62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以實際行動造林、護樹,拯救台灣西海岸的海岸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