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文學史論壇 探究佛教寺碑與戲曲

江俊亮、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 |2023.07.25
884觀看次
字級
「《中國佛教文學史》學術論壇」22日於佛陀紀念館舉行,依空法師(前排中)、妙凡法師(前排左4)、永餘法師(前排左3)、滿觀法師(前排右4)與專家學者一同合影。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依空法師針對《中國佛教文學史》,從成書意義、文學整體形式、未來推廣期望上等進行說明。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學者參訪編藏處,了解《佛光大藏經》的編修歷程以及時代意義。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記者江俊亮、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佛光山文化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光山佛光大學人文學院主辦,百年文壇盛事《中國佛教文學史》學術論壇,二十二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題演講「對《中國佛教文學史》的芻議」,闡述《中國佛教文學史》成書意義、未來展望,並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文學創作等。主持人為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現場四十人與會。

集21 專家心血

獻給星雲大師

主辦單位禮請依空法師進行主題演講。法師表示,歷史上有中國文學史、中國佛教史,唯獨沒有中國佛教文學史,如今《中國佛教文學史》上下冊出版,堪稱百年文壇盛事,並將做為今年星雲大師誕辰紀念日的文化獻禮。

其成書意義包括時代從西漢到元明清,橫跨二○○○年以上。在文學整體形式的呈現上,有傳統文學史的詩、散文、小說、戲曲等形式,增加「佛經文學」、「佛教史傳文學」、「佛教歌曲與說唱文學」等體例上的擴充。地域上則有「僧人西行文學」、「敦煌佛教文學」、「佛教史志」等。

依空法師說,一般佛教史著重佛教的傳播與發展,本書則從文學史的觀點,系統性地闡述佛教與中國文學的交融關涉。作者群多達二十一位專家學者,展現集體創作精神。

在未來推廣期望上,可列為讀書會書單、在大學系所開設課程、研究人才培養及獎勵。設立《中國佛教文學史》文庫,相關碩博士論文、專書出版,以及舉辦學術研討會、徵文比賽、文化講座等。

主題演講後,緊接著進行學術論壇交流。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許聖和,發表「王屮〈頭陀寺碑文〉的文學史價值」。〈頭陀寺碑文〉為碑文之典型作品,內容反映當時文人所接受的佛教義理思想。當中提到修行六度的方法、建寺目的在於重現佛教淨土於人間,在弘法語言增加了山水筆法,以山水詩賦筆韻的弘法性,展現〈頭陀寺碑〉的文學經典性。

學者與會交流

呈現多元觀點

台灣大學戲劇系副教授林智莉「中國佛教文學史──佛教戲曲」,提到元代雜劇現存一百七十多本,其中宗教類二十八本,與佛教有關的八本,例如《花間四友東坡夢》、《西遊記》等。明代僧人智達法師認為,弘揚佛法有五種因緣和合,即佛法、世諦、文字、音律及通俗,這也符合星雲大師的想法。大師的小說《玉琳國師》改編成《千金小姐萬金和尚》、電視劇《再世情緣》,可見台灣佛教戲曲之豐富。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表示,文學是所有領域的匯集,文學研究不是只有集結或做前人未做的,而是提供價值反思的基點。

「台灣佛教學者,共同完成首部《中國佛教文學史》。」蕭麗華表示,二○○七年在佛光山南華大學發表「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芻議」,因而與依空法師結緣,也意識到建構中國佛教文學史的重要性,開始尋找團隊。感謝佛光山引領他學習集體創作的精神。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肯定這次論壇的形態,可以有效推動學術、知識大眾化。他歡迎學者們回山,期許未來彼此有更多學術上的交流。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中國佛教文學及寺廟裡造像、碑文,都呈現豐富的內容,星雲大師弘法事業從保存、弘揚、研究、再闡釋佛法,呈現多元化的佛教藝術與文學,祈願透過講座,能夠為佛教數位人文研究有所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