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以德服遠

文/嚴陽 |2023.01.31
608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大唐貞觀年間,四方大小國的君主首領爭先恐後派使者進貢朝見,往來不絕,每年正月初一前來朝賀的人成百上千。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二月初十,唐太宗召見各國各族使者,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漢武帝窮兵三十餘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發之地盡為編戶乎!」顯然,與漢武帝相比,唐太宗對自己建立的功勳十分自豪。

儘管漢武帝在位期間,漢朝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華夏文明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然而,他為這一切付出的代價卻也是慘痛的,那就是國力的極大消耗與老百姓的疲憊不堪。反之,唐太宗開疆拓土主要靠的卻是政治手腕──「綏之以德,使窮發之地盡為編戶」,故而對國力的消耗相對有限,對老百姓的傷害也相對較小。

當然,「綏之以德」或者說「以德服遠」,仍須以強大的軍隊或者說武力作為基礎。但是,唐太宗貞觀年間,對外用兵總體而言是比較謹慎的。

比如說貞觀二十年(六四六),唐太宗派李世勣與九姓敕勒(九個敕勒部落)共同對付游牧民族咄摩支,他對李世勣下達了這樣的昭令:「降則撫之,叛則討之。」這幾乎可說是唐太宗應對四夷潛在威脅的基本方略,也因此,在他治下的二十三年間,大唐王朝對外用兵相對較少,更多的是採取威服與和親相結合的做法。

那麼,貞觀年間,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南面,帝國的版圖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面到玄闕州(後改名余吾州,今俄羅斯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玆別克斯坦布哈拉),東面至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總面積大約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

唐太宗與漢武帝,往往被歷史學家們並提,這是因為他們對於今日中國疆域的固化,對於中華民族的形成,居功至偉。但是在我看來,唐太宗與漢武帝相比,無疑更加偉大,這是因為在對外關係上,他把「德」置於更為靠前的位置。

唐太宗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富民強國、提升綜合國力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上,進而用國家的富裕強大,懾服與吸引四夷,使之或拜唐太宗為「天可汗」,或自願歸順臣屬成為大唐的一部分。這對各方來說,是不是都更為理想?比起兵戎相向、血流成河,是不是更理性、更明智?

居於漢武帝與唐太宗這樣的位置上,想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功勳乃是建立在血雨腥風之上,那則是可悲可嘆的,未必值得欣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