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旅人】充滿自然野趣的馬太鞍

文/黃作炎 |2022.12.24
4983觀看次
字級
馬太鞍部落試圖保留阿美族傳統文化。圖/黃作炎
自然生態環境充滿多元野趣。圖/黃作炎

文/黃作炎

花蓮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在台灣百岳之中,光是花蓮縣就占了43座,像是:秀姑巒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奇萊山、合歡山……等等,走進花蓮,真的可以感受山水如畫的景致,讓人心曠神怡。

往台9號方向行駛,來到光復火車站之後,穿過平交道就進到馬太鞍部落。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下的馬太鞍,有一處湧泉沼澤溼地,孕育相當豐富的動植物生態,這兒清澈冰涼的溪水,有許多溪魚溪蝦在其中,早年阿美族來到此處就居住下來了。

「馬太鞍」(FATAAN)其實是阿美族一種樹豆的名稱,這種樹豆是阿美族人的吉祥物,族人常隨身攜帶,到處播種,而馬太鞍一帶,即是以「長滿樹豆的地方」而得名。

花蓮的馬太鞍溼地,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地,孕育出豐富的鳥類、蛙類、底棲性魚類等多樣化自然生態。此處也是阿美族馬太鞍部落世代漁耕之地,現今仍然一直保留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文化。

馬太鞍部落不靠海,為了適應環境,因而發展出獨特的「巴拉告」(Palakaw)養魚方式。族人首先幫魚蓋一個魚屋,讓魚在這裡安穩居住、躲藏,需要的時候再來捕抓,現已列入阿美族傳統智慧財產權。

按照魚的習性,魚屋一共分為3個層次的生態空間。第1層放竹筒,給底棲性魚類居住,如鱔魚、泥鰍、土虱;第2層利用中空的竹把(細竹子)、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讓小魚、小蝦在其間棲息繁殖;第3層讓大魚四處優游,小魚、小蝦也是他們的食物,形成為一個最為自然的生態鏈。不用出海捕魚、也不用辛苦地等魚上勾,是馬太鞍阿美族的生活智慧傳承。

看著藏放在底層的大竹筒小魚、小蝦群在溪裡泅泳的情形,感受阿美族人堅守不竭澤而漁的原則,才得以讓我們看到這樣永續而生的生態。看完之後,還可走到「馬太鞍地自行車道」,來這一趟單車旅行,充滿自然野趣,且撫慰疲憊已久的身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