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文/崔舜華 |2022.10.20
1104觀看次
字級

文/崔舜華

小的時候,我總感覺家裡的那具電話,自個會說起話來。

以前的電話座機,是胖墩墩的一塊綠塑料,光滑的梯型表面,嵌著白瓷牙般的數字符號按鍵。電話線是一小卷疊著一小卷的一串卷髮,扭來搖去的,總在耳朵夾著話筒時纏住頭髮梢,時不時得把線沿捲度理順,才能暢快地倚在沙發上煲電話。

那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我們口袋裡總揣著一小方塊的電話簿和一支原子筆,簿子以磁鐵前後相吸合,一拉開是一整把長長扁扁的紙扇子,扇面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名生日星座地址電話號碼。同學間總有一種競賽的意味:誰蒐集到的電話號碼愈多、簿子填得愈密,則代表該電話簿主人的人緣愈好、人面愈廣──事實上,這僅僅是一種個資流傳不發達年代的心理安慰而已。

但無分大人與孩童之間皆特別流行,路邊常見公共電話亭裡,穿扮前衛的年輕男女,或者指扣粗金戒子的毆吉桑,一手擒著磁鐵電話小本子,話筒擱在肩膀上,另一手邊投入錢幣、邊匆匆捻下號碼按鍵的場景。接通了,便趕在硬幣消耗完之前,急賁賁地確保通話的最高資訊含量:「喂看電影嗎?幾點鐘?哪裡見?行!」或者歐吉桑們口噴沫灑的、單口相聲段子般地連喊:「老俞(也許老梁?老陳?)啊你在哪裡啊好久不見啊晚上吃館子啊酸菜白肉火鍋啊就那家啊好啊好好好好……」

至於家裡客廳的電話,除了奶奶太太們愛用「煲湯法」講電話,如細細煨燉一鍋醃篤鮮豔白大骨湯似的,和姊妹淘瑣瑣唉唉地聊誰家兒女聊鄰舍近況聊身體健康日趨西下,那白先勇筆下尹公館風情若是的足尖刁著繡花拖鞋、一講便是半個下午直抵黃昏的生活日常;小孩子們也特別喜歡說電話,撥給哪個要好的同學家,甜甜地禮貌地請對方母親轉交通話,孩子手裡一握話筒也是一兩個鐘頭起跳,不間斷地交換幼稚不成形狀的八卦祕密──哪個老師的壞話啊哪一班的作派氣人哪個男生又和哪個女生看對眼,途中總是不斷跳出「我跟你說你不可以跟別人說」諸如此類不具效力的保固分鏡,總之,隔日那不可與人相道的談話內容必定流傳蔓延到某人某耳裡,然後隔一小段時間就變成隔夜飯菜般食之無味的課餘話題。

那是一個人們極重視守信赴約的年代,因為聯繫訊息無法隨手取得,一旦電話兩端接上了線,約定好聚面時地,幾乎沒有多少人願意遲到,反倒是經常提早半個鐘頭就在約定地點守候者,亦時而有之。許多失散重聚的故事在各處的電話機體內上演著悲歡交織的小劇場,彷彿講完一通電話(話筒那端或是年少離鄉的親人、或是多年未見的舊識、甚或是二十年前的初戀情人),就算是向某個不知名的重要之人,填塞般地交付了大半輩子的真心。

手機興起之後,一波波新型的家用電話亦隨之頻頻面市,功能一應俱全超乎想像,甚可堪比IPod的觸控面板與各種數位化設定,讓老式家用電話迅速被淘汰,從客廳消失,從街道上消失,從焚燒場裡消失(也不知道是否被歸類為可燃性垃圾)。而過了好一陣子,如今老物蒐藏風潮盛行,現在,這類少數被留存的座機式電話,早已被擺供在古貨店精緻的展示窗裡,周圍飾以乾燥花小琉璃,十足文藝青年派頭,明明也無法再接線使用,就那一股懷舊氣味教人心神一蕩,想起來──啊,這就是小時候我們家裡的那款電話啊。

心思旋漾,浮冒兩圈漣漪,數十載光陰死去。當年偷偷把著電話胡說八講的孩子們,都已經成為前中年的大人了。每當逛古物商場時,在某個轉角或櫥窗,無預警地撞見一座糖綠色塑料老電話,我總想默默地和它說上兩句話:「你命不錯喲,還有人把你當寶看,要好好努力喲!」

它僅管咧著一張鑲著白瓷牙的嘴臉,對我說:你也要努力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