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鑑今】 放羊孩子李自成

文/翟晨旭 |2022.09.11
3016觀看次
字級
圖/時報出版提供
李自成像,《明史》說他頭戴氈帽入城。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翟晨旭

李自成是放羊的孩子出身,不算是世襲的驛卒,平時喜歡打架鬥毆。後來,他在銀川入了驛卒這一行。

邊遠地區的驛卒是個苦差事,但那時人都窮,特別是大西北,面朝黃土背朝天,吃不飽飯的大有人在。李自成一開始應該是一種混吃等死的心態,找個編制吃皇糧舒服舒服。

沒承想,天有不測風雲,皇上朱由檢腦袋一動,李自成失業了,沒辦法,只能先回家鄉混一段時間。李自成是混混出身,沒幾天就欠了一屁股債,惱羞成怒地把債主殺了,被迫從軍。但那時朝廷也窮,發不出軍餉。李自成不樂意了,有錢都不一定真動手,沒錢誰替你玩命,直接做了逃兵,去找舅舅高迎祥。

當時的西北地方已經是群盜並起,民不聊生。各種貨色都落草為寇,取的名字一個比一個霸氣,例如 「飛山虎」、「大紅狼」、「渾天猴」、「八金剛」等。而李自成的舅舅高迎祥更霸氣,自稱為「闖王」,落草為寇。

高迎祥倒是很歡迎外甥的到來,還把他封為「闖將」,一副要打造「家族式企業」的派頭。那時各路賊寇並起,大家都是混江湖的人,決定在山西開個「武林大會」,人多力量大,湊在一起反抗大明政府。

從這也能看出朱由檢裁撤驛站的思路有多蠢,以前的農民起義頂多是鄉下的小打小鬧,現在把幾萬驛卒放出去,這些人都很熟悉國家的基層運轉,對於組織老百姓這件事做得很順手,紛紛成為造反的骨幹,沒幾天就開始跨省串聯。

崇禎四年(一六三一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約三十六夥農民軍(這個數字可能是硬湊的),共計二十多萬烏合之眾,在山西湊了個「飯局」,商量下一步要怎麼走。

福大命大登舞台

當時,明朝邊軍基本上不用想對外打後金,敢出城就死。但往內打,剿滅李自成這些散兵游勇沒有問題。這些農民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點名號,還真得感謝皇太極送出的「間接支援」。

那時皇太極已經穩定後方,時不時地繞開東北的防線騷擾京城。但凡有點能打的官員在「三邊總督」的位置上還沒坐穩,就接到京城告急的消息,跑去支援朱由檢,才給了李自成等人在中原發展的空間。

即使是這樣,到了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年),名將孫傳庭當了陝西巡撫,稍微認真一下,這些人就受不了了。「闖王」高迎祥被抓,送到北京直接被處死,其他群盜也被埋伏打散,潰不成軍。

李自成的運氣比較好,收攏舅舅手裡的一批殘兵敗將,被推舉為新的「闖王」,相當於官升一級,但這些都是虛的。

之後的兩年裡,李自成帶著一群敗軍,被孫傳庭等將領打得東躲西藏,最後僅剩十八個人,藏到河南西邊的山裡。這個陝西米脂郡出身的人開始有點信命,在山裡面娶妻生子。明朝歷史上,有數不清的地方叛亂和農民起義,其中有很多人都會像李自成這樣,在逃難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但李自成沒想到,遠在北京紫禁城的朱由檢,將給他一個登上歷史舞台的機會。(摘自《大明紫禁城:從草原霸主逐鹿中原到煤山自縊》,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翟晨旭

景德鎮學院文物鑑定與修復專業畢業,主修陶瓷史和明、清古文物鑑定修復,策畫主編歷史文物期刊《陶泉文苑》,並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館認可。在考古實習工作中走遍中國許多省市,接觸到大量一線的古器物標本,對各地博物館和考古工作有深入了解。著有《大明紫禁城:從草原霸主逐鹿中原到煤山自縊》、《大清紫禁城:從愛新覺羅稱霸華夏到王朝輓歌》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