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池上 米之鄉風情走讀 煙波池上稻花香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2022.09.05
5254觀看次
字級
「天堂路」的蜿蜒曲線和稻田、山脈景觀。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大坡池是池上鄉地名由來。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連接浮圳的錦園村公共洗衣亭。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池上文學館」為福原國小舊日式宿舍。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田中央的伯公廟「福德宮」,是花蓮進入台東池上的地標。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池上穀倉藝術中心外觀。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伯朗大道」起點的裝置藝術。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舒食男孩」無菜單料理餐廳,是以在地食材入菜。圖/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伯朗大道上的「金城武樹」。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伯朗大道因「金城武樹」而聞名,圖為樹下的紀念鑲刻。圖/人間社記者楊璽樺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台東縣池上鄉是台灣重要的米倉,池上的稻米不只是糧食,也是風景畫布,更是文化展演的大型背板。每年水稻成熟期,金黃色的稻田穗浪,在藍天白雲與燦爛陽光的襯托下,讓「走讀池上」成為現代旅遊的新顯學。

從台9線花蓮往南行駛,一旦看見田中央的伯公廟「福德宮」,就到了池上鄉。池上鄉種植水稻面積約1700多公頃,全鄉約有半數人口務農,因此守護農業的神農大帝、土地公等神祇,就成為池上鄉的重要信仰。

「福德宮」後方有台鐵火車經過,每年不論是冬季油菜花盛開時,或是一、二期稻作採收前,總吸引許多愛好攝影人士前往拍攝。

藝文米鄉 音樂藝術基地

池上鄉名稱源自大坡池,這個池泊是由新武呂溪沖積扇的湧泉形成,早期原住民聚落位於大坡池周邊高處,因此取名「池上」。日治時期設治為「台東廳關山郡池上庄」,台灣光復後更名為「池上鄉」。

根據文獻記載,早期大坡池生態豐富,最大面積約70公頃,後來因填池搶地,目前只剩下25至30公頃。位於池畔的「樂賞大坡池音樂館」,原本是閒置的遊客中心,2015年起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管理,打造為花東縱谷的音樂藝術基地。

大坡池南側有175公頃的稻田,由於無電桿、建築物遮蔽,由台東縣政府公告為「池上新開園老田區文化景觀」,也是攝影者喜愛取景的據點,以及遊客拍照打卡的地點。

這處老田區每年秋收時期辦理「池上秋收藝術節」,迎來雲門舞集、優人神鼓及歌手在稻田間演出,成為獨樹一格的田園文化藝術,並有名家駐村、熱氣球嘉年華星空音樂會等,讓人沉浸在「藝文米鄉」的文化氛圍裡。



文學之路 穀倉藝術中心

池上鄉有一條「文學之路」,起自昔日的五洲戲院,連接池上穀倉藝術中心。穀倉藝術中心是由「美學大師」蔣勳與「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牽線,由農民梁正賢提供自家穀倉改建,專供駐村藝術家展覽及作為表演場所。

池上文學館為福原國小舊日式宿舍,館內展示書籍和藝術創作,由駐村藝術家王金生進行修復與美化,讓人們可以近距離欣賞85年歲月的日式建築,品味柵門上玻璃珠裝飾的巧思,更可在茄苳樹或苦楝樹下享受一方歲月靜好。

近年來,池上發展為以稻田為主的旅遊模式,當地人相信「守住稻田,就是守住經濟」,因此自行車出租業發達,十餘年來自行車出租業者已增至30家,甚至有各式環保電動車出租,讓「走讀池上」的旅客有不同選擇。



池上飯包 蔬食特色餐廳

「池上飯包」發源於福原村,根據福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建宏表示,早在蒸汽火車時代,人們搭乘東部幹線火車,往往耗時5、6小時以上,為了照顧旅客的胃,由福原村民李陳雲率先在月台上販售木製飯盒,成為池上飯包的先驅。

由於池上鄉水質純淨,除了池上飯包聞名之外,池上的豆腐、豆皮、豆花品質也極佳;更有一對夫婦為了陪小孩吃素,索性開起蔬食餐廳「舒食男孩」,特色餐廳無菜單料理,需要預約。



金城武樹 伯朗大道地標

池上鄉有一條全長2.2公里的「錦新3號」農用道路,由於伯朗咖啡曾在此拍攝廣告,因此被稱為「伯朗大道」;道路旁有一棵茄苳樹,因藝人金城武在此拍過廣告,被稱為「金城武樹」或「奉茶樹」。

2014年麥德姆颱風來襲,「金城武樹」倒伏,經日本與台灣的「樹木醫生」治療後,才逐漸復原。

在「伯朗大道」附近的萬安村龍仔尾,有一條呈S型的「天堂路」與伯朗大道交會,由於景觀優美,加上路旁的裝置藝術,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

此處稻田區有一條浮圳,是百年前居民所建,水道架離地面而行,令人發思古幽情。過去婦女利用浮圳洗衣,因此很早就有公共洗衣亭,後來錦園村也興建2層樓的洗衣亭,保留原始的洗衣石板,登上2樓可欣賞浮圳景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