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五結 走尪民俗祈永安 傳統創新話利澤

文/人間社記者廖麗珠、陳逸偵 |2022.08.29
5377觀看次
字級
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挑高屋頂,透光性良好。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展示由「米」延伸出的食物名稱。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二結王公廟新廟外觀。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畫框博物館DADA貼紙自黏專區。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畫框博物館展出精美的畫框。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傳藝中心「黃舉人宅」。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紙說」常設展,以「樹」的意象訴說中興紙廠故事。圖/中興文化創意提供
傳藝中心月河畔的「希望樹」。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國立傳藝中心入口意象「聖杯」。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傳藝中心「文昌街」一隅。圖/人間社記者陳逸偵

文/人間社記者廖麗珠、陳逸偵

宜蘭五結位於蘭陽溪出海口,境內有古色古香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化園區,走進傳藝老街,彷彿置身時光隧道,充滿濃濃的人文風味;利澤永安宮每年元宵節舉辦的「走尪」傳統民俗,已被列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

五結鄉早期是平埔族噶瑪蘭人的聚居地,清乾隆33年(1768年),福建人林漢生率眾進入噶瑪蘭墾荒,當時採結首制,以「結」為拓地集團,土地墾成之後,劃為一結至五結,第五個結首獲得的土地就稱為「五結」。

傳藝園區 閩南河岸風光

傳藝中心文化園區位於冬山河畔,占地24公頃,是一個可以深度體驗台灣傳統藝術文化的地方,除了各展館的傳統工藝、美術、戲曲等相關文物靜態展示外,園區內的老街及水岸露天舞台等,也會舉辦不同的展演活動。

傳藝中心文化園區主要有三街、三館、三建築。所謂「三街」是指:魯班街、文昌街、臨水街。三館為:曲藝館、展示館、蔣渭水演藝廳。「三建築」為:文昌祠、廣孝堂、黃舉人宅(宜蘭首位舉人黃纘緒故居)。

位於魯班街的「巧藝館」,每期展出以「人間國寶」為首的頂尖工藝家作品;「臨水街」旁的月河,有著閩南河岸風光的拱橋流水,遊客可以登上拱橋欣賞高低錯落的街屋,並可搭乘畫舫,悠閒享受泛舟河上的雅趣。

元宵走尪 特色廟會文化

位於五結鄉東部的利澤簡,是平埔族噶瑪蘭舊社譯名,利澤港曾是蘭陽平原上最繁華的港口,昔日商賈雲集,舟楫往來頻繁;當地信仰中心利澤簡「永安宮」供奉的開基媽祖神像,相傳為先民自福建莆田湄洲迎請而來。

永安宮建於清道光6年(1826年),每年農曆正月,當地宮廟神像會出巡八大庄,並在元宵節當天抬神轎在利澤老街上競走,競走的宮廟神轎以3次分勝負,勝者可將令旗請回庄內宮廟奉祀,這項比賽稱為「走尪」。

廟方表示,「走尪」原是福建漳州人的信仰習俗,但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個名詞,其實部分閩南人稱神像為「尪」,因此抬神像出巡稱為「迎尪」,抬神像過火競賽稱為「走尪」,這項習俗已列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



千人移廟 二結王公過火

二結王公廟奉祀「古公三王」,為宋朝末年抵禦元兵的柳信、葉誠、黃勇三名義士。二結王公廟於乾隆51年(1786年)建廟祭祀,香火鼎盛。1997年9月28日廟方舉行台灣首例「千人移廟」,舊廟活用為「二結庄生活文化館」。

原地興建的新廟,有著清水模外觀,隱約透出日式禪風,與傳統台灣廟宇大相逕庭。每年農曆11月15日王公誕辰會舉行過火儀式,為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過炭火」民俗活動,也是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



畫框滿屋 認識藝術世界

五結鄉有亞洲唯一的「畫框博物館」,館內不僅有許多美麗的畫框,還有許多畫作,透過專人的導覽解說,引領遊客親近藝術,從「品畫」、「入畫」到「玩畫」,還可化身為畫框裡的主角,或與3D立體藝術彩繪合照。

館內有一幅模仿法國藝術家米勒的〈拾穗〉畫作,是以米粒拼成,相當特殊;更有許多KUSO圖畫,例如變胖的〈蒙娜麗莎〉等,令人莞爾;另有用光作畫的面板,遊客只要打開手電筒,就可以在玻璃面板上塗鴉。



二結穀倉 中興文創園區

宜蘭因雪山的山泉水及肥沃的土地,孕育知名的宜蘭米。二結穀倉建於日本昭和3年(1928年),二戰期間負責收購蘭陽溪南岸的稻穀,運往日本或南洋前線。穀倉於1998年登錄為宜蘭縣定古蹟,2011年以稻農文化館風貌呈現,可體驗農村文化及古早童玩。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前身為昭和10年(1935年)創立的紙廠,早期利用甘蔗廢渣、鬼芒草製漿,後來擴大規模,成為日治時期東南亞最大的紙廠。台灣光復後改為「中興紙廠」,2017年起開放免費入園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