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博物館文創如何走紅?

文/記者舒靜、施雨岑、韓佳諾 |2022.09.03
4313觀看次
字級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遊客與穿戴銅奔馬「綠馬頭套」的工作人員合影。圖/新華社
一位小朋友和家長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創商店挑選文創類商品。圖/新華社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商店的銅奔馬主題文創擺件。圖/新華社
外籍遊客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選購文創產品。圖/新華社
蘇州博物館文創商店內,以博物館建築為設計靈感的小夜燈系列文創產品。圖/新華社
上圖為成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石犀;下圖是文創商店的石犀文創擺件。圖/新華社
上圖為成都博物館的漢代陶說唱俑;下圖是文創商店的陶說唱俑文創擺件。圖/新華社

文/記者舒靜、施雨岑、韓佳諾

「誓要拿下『綠馬』。」「等了二十多天終於到了」……今年夏天,甘肅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銅奔馬毛絨玩具「馬踏飛燕」一炮而紅,一周內銷量約兩萬件,線上線下店鋪都被買空。

從雪糕到盲盒,從小夜燈到立體書……暑假期間,不少博物館迎來參觀高峰,博物館文創產品也頻頻「出圈」,屢屢掀起消費熱潮。

備受年輕人的青睞

暑假期間,大陸敦煌博物館文創產品銷量增長約百分之三十,最受歡迎的暢銷品包括香囊、香水、文件夾、門禁卡等。自七月初至今,甘肅省博物館累計線上銷售「綠馬」玩偶和掛件五萬多件。

近年來,中國大陸「博物館熱」已成為一種現象,博物館文創開發也呈現井噴態勢,新模式、新玩法層出不窮。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文博文創消費調研報告顯示,最受歡迎的三類文創產品為創意美食、飾品配件、家居擺件。

蘇州博物館文化創意部主任、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蔣菡也從身邊的顯著變化感受到文創熱的升溫。近五年,蘇州博物館平均每年推出一百三十餘款產品。

大陸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二○二○年度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種類超過十二點四萬種,實際收入超過人民幣十一億元。各類市場主體與博物館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逐步增強,由最初的展陳設計施工,擴展至博物館規畫營運、教育研學、媒體傳播、文創開發、營銷推廣等各領域,為滿足公眾多元化、高品質文化需求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睞文創、愛上傳統的群體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年輕人。

中國大陸文博文創消費調研報告顯示,一九九○年後出生的消費者占比超過百分之五十三,其中「九五後」占比達百分之三十。在年輕人聚集的社交網站上,也經常能見到各種博物館文創推薦清單。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者更注重文創產品的「美、趣、品」。作為觀眾與展覽之間的橋梁,文創產品可以傳遞歷史上特定時空裡的審美情趣和內涵文化,拓展文化影響力。

挖掘背後文化價值

走入人們生活的博物館文創究竟蘊藏哪些「出圈」密碼?

「文是根本,創是生命。」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出圈」的文創品,大都建立在對文化內涵的準確把握與創意的考究打磨上。

蘇州博物館的爆款文創產品「文徵明手植紫藤種子」,源於吳中才子文徵明親手所植的紫藤。蔣菡說,很多人買回去後會「返圖」,這一產品也便有了穿越古今、延續文脈的獨特生命力。

挖掘產品背後的文化價值,結合當下社會語境,以獨具匠心的思想表達帶給人們情感共鳴,是成功的文創產品普遍具有的特點。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市場總監王海柔說,「馬踏飛燕」的設計團隊在保留文物原型自身特點的同時,注入大膽創意,對銅奔馬正面昂首嘶鳴的形象做了卡通化、醜萌化的幽默處理,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拉近了文物與大眾的距離。

很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不僅具有功能性、實用性,還更重視美學價值。

河南博物院的玉佩造型棒棒糖,造型逼真、紋路清晰,顏色也有做舊處理,讓不少小朋友「捨不得吃」;殷墟博物館的「網紅」雪糕,受到業內人士、遊客的熱捧;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手推出的「敦煌詩巾」,可以讓用戶通過小程序DIY,提煉不同壁畫主題元素,設計既展現敦煌之美、又獨屬自己的絲巾。

專家表示,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博物館組建文創孵化專業團隊,不斷提升設計、工藝、市場營銷能力,產品質量更受市場認可。

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表示,博物館文創產品走紅的背後,一方面反映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博物館資源的有序開放,令文物資源正在成為許多行業創新創造的靈感源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如何延續熱銷?

文創熱需更多「冷思考」

博物館文創熱也仍需更多「冷思考」。有「文創迷」吐槽稱,一些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或流於媚俗,或因同質化引起審美疲勞。有的文創產品質量堪憂,表面光鮮,但沒用幾次就會壞。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強調,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避免過度商業化、娛樂化。

業內人士認為,博物館文創的開發要注重對標誌性文化元素的準確提取,避免因新潮設計而產生廉價的消費質感、喪失文化品格。博物館文創同質化背後是文創產品開發的階段性瓶頸問題:不少博物館的重要藏品已被開發過一輪,後續需解決創意枯竭問題,挖掘新的內容、提升產品質量。

目前,蘇博在館舍建築、明清才子、蘇州非遺及館內典藏四大選題的基礎上,不斷尋找新切入點,衍生各種創意。如唐寅創意茶泡袋裝茶包、青瓷蓮花杯、靈感來源於貝聿銘設計的建築紙花瓶等,都頗受歡迎。

業內人士分析,博物館文創在為博物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收益也可投入到館內展品的日常保護與修繕,形成良性循環。博物館文創發展工作仍處於培育階段,要加強行業監管,加大文創侵權賠償和打擊力度,完善原創和產權保護機制。

敦煌研究院融媒體中心負責人杜鵑表示,數字文博產品仍需不斷完善功能、充實內容,通過「文化+科技」的全面融合發展,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文化、審美、科技、時代價值。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