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塍棄電子業 當繡才服務神明

王淑芬 |2022.08.18
1732觀看次
字級
陳宗塍為永續宗教、傳統工藝,讓作品更精巧細緻。圖/取自龍國繡莊臉書專頁、網路
陳宗塍接下父親的手繡莊事業二十載,縫製八仙彩刺繡費時數月才完成。圖╱記者王淑芬
陳宗塍為永續宗教、傳統工藝,讓作品更精巧細緻。圖/取自龍國繡莊臉書專頁、網路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陳宗塍大學念的是電子工程,原本無意接父親的手繡莊事業,但多次遇到神明入夢,或許是命定他要承擔這項為神明服務的事業,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他全心投入,從畫底圖、繡底、撐板到鋪棉、刺繡都能獨立完成,即使技藝繁複,神尊卻各個莊儀有神。

陳宗塍的父親陳海清,在台南府城拜師學藝,一路從學徒做起,後來到高雄三鳳宮附近經營繡莊,逾一甲子的歲月縫製神明衣、八仙彩及頭旗、涼傘等,「龍國繡莊」是高雄市僅存的傳統宗教用品刺繡業者。

技藝從頭學起 傳承精細繡工

陳宗塍雖然從小耳濡目染,多少懂一些繡工技藝,不過他心中嚮往的是電子工程,一心往科技產業發展,正當處於事業抉擇的十字路口,神明多次入夢,讓陳宗塍決心放下,繼承衣鉢當起「繡才」,接手服務神明的事業。

一切從頭開始的他,從畫刺繡底圖學起,持針繡底、撐板、鋪棉、繡金蒼等繁複的刺繡工序技藝,一點都不能馬虎,正面繡工平整,背面也要條理分明才能上膠定型,尤其神明臉部表情,雙眼要能光采照人。

陳宗塍正在繡製八仙彩上的「南極仙翁」,他說,要繡出仙翁額禿頂廣、鬚髮盡白、面容紅潤的長壽神像,繡線及繡工的運用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真工夫及經驗傳承累積,八仙神韻無法顯現,就會失去手工製作的質感。由於用色鮮明、繡工細緻,龍國繡莊在宗教界擁有好聲名,訂單縱貫南北,有時也要跨海到澎湖服務;陳宗塍總是一條「紅絲線」走遍各宮廟神壇,為神明、千歲量身打造新衣及新鞋,尺寸大小得合宜,衣服上的龍飛鳳舞手工更要精巧細緻。

每逢神明生日 全家趕工接單

他說,特別是神明生日或農曆新年前,都是縫製神明衣的旺季,訂單滿載應接不暇,所幸父母「老師傅」來幫忙,全家趕工才能順利在誕辰日為神明換新妝,「我想,是有神明的加持,才能讓工作順心如願」。一晃眼接手繡莊事業二十年,陳宗塍舉凡八仙彩、神明衣、頭旗或是涼傘、桌裙等都得心應手,也因緣結交了很多宮廟住持、當家,一切讓他更能領受神威浩蕩、神蹟顯赫,時時謹尊神旨,更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不能違逆天尊神意,要秉持一顆恭敬心服務。

「我想為傳統工藝的傳承盡心力。」雖是半路出家,陳宗塍談到傳統技藝的傳承,他認為是文化更是使命,工作之餘仍不斷精進構圖與配色,希望讓刺繡成為一種美學展現,讓宗教民俗既是故事也是美學,可以永續流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