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評析】 韜光養晦的忽必烈

文/尚智 |2022.07.14
1410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前,因為久居於漢地,童年時有母親的教養,青年時有漢人儒士幕僚的輔佐,因此,相較於居於漠北的蒙古貴族,他對於漢地風土與儒家思想,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另外,忽必烈有別於其他蒙古貴族的本位主義,他在邢州、河南、關隴等地區,試行以漢法治理漢地,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因此在漢地頗孚人望,有漢儒表示:「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可見這些漢人精英對他抱以熱烈的期待,甚至希望他能成為「中國之主」。

不過,卻也因為如此,忽必烈與他的哥哥,也就是大蒙古國的統治者蒙哥汗之間產生歧見,甚至引發衝突。幸而兩人在眾人的勸導以及忽必烈的退讓下,最終達成和解。

在《元史.姚樞傳》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記載:「帝,君也,兄也;大王為皇弟,臣也。事難與較,遠將受禍。莫若盡王邸妃主自歸朝廷,為久居謀,疑將自釋。及世祖見憲宗,皆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因罷鉤考局。」

這幕蒙哥汗與忽必烈直接會面的對泣情景,有史家解釋是兄弟之情與蒙古人率真的表現,但是學者羅莎比(Morris Rossabi)明白表示,他們的和解,不是可以如此簡單地以兄弟之情解釋的。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蒙哥汗與忽必烈對於治理漢地的歧見,讓他決定暫時解除忽必烈的兵權,並在漢地置局鉤考。另一方面,忽必烈則是低調讓步,蒙哥汗率兵伐宋時,燕真對忽必烈說:「主上素有疑志,今乘輿遠涉危難之地,殿下以皇弟獨處安全,可乎?」忽必烈聽其建議,因此重新被蒙哥汗起用,並取得兵權,帶領一支軍隊進攻鄂州。

忽必烈軍一路率兵南下,當一二五九年蒙哥汗死於四川釣魚山後,「親王穆哥自合州釣魚山遣使以憲宗凶問來告,且請北歸以繫天下之望。帝曰:『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可見無論忽必烈內心的想法為何,起碼在表面上仍是相當尊崇蒙哥汗,甚至史家杉山正明亦稱:「以繼承蒙哥南伐遺志的形象標榜於天下,這對於作為後繼者而在名分上有弱點的忽必烈來說,無疑是最上策。」

其實,在整個蒙哥汗的時代,忽必烈得以治理漢地的權力來自蒙哥汗的授權,他並沒有足夠的實力,能夠與蒙哥汗直接衝突。「置局鉤考」與「解除兵權」這兩件事,就是蒙哥汗最高權力的再一次確認。

以往的史家少有提及,蒙哥汗與忽必烈對於治理漢地歧見的和解,其深層因素是,蒙哥汗雖然擁有大蒙古國的最高政治權力,但是他並沒有能力直接統治漢地,也讓忽必烈得以在漢地韜光養晦,靜待時機到來。直到蒙哥汗死後,忽必烈在一二六○年自立為大蒙古國大汗,並在一二七一年建立元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