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心語】 我值得這幸福嗎?

文/林文瑛 |2022.07.14
1705觀看次
字級

文/林文瑛

有大學老師如此慨嘆:「課堂上以俄烏戰爭為主題,同學沒有反應。我提醒他們,你們知道自己能安心念書有多幸福嗎?還是完全沒有反應。」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超過數月了,每天聽到新聞台播報戰爭消息,就會浮現烏克蘭人憂愁的面容,對無辜人民的痛苦感到深切同情,但是日子一久,深切的同情也可能淡化成數字資訊。

我問他,「你是要學生了解世事無常嗎?」「我要他們惜福感恩,好好努力學習。」我故意反問,「那麼那些面臨災難、不幸,正承受極大痛苦的人,他們如果問你:為什麼我要遭逢這樣的不幸?為什麼我不能好好學習?你要怎麼回答呢?」

事實上,這正是我常想的問題,該如何教導感恩?世界上有那麼多人,跟我們一樣努力過日子,想對社會有貢獻,卻得面對饑荒、面對戰火,為糧食、為生存拚搏。為什麼我們的處境差別這麼大?「太陽和降雨會同樣落在行善的人與作惡的人身上」,我沒有比他們更有美德,我只是生對了地方,運氣讓我們的命運有這麼大的不同。我們教導年輕人要感恩,難道是要感謝運氣?

感恩是心靈良藥,愈感恩愈幸福,知足常樂。但是如果我們教導感恩,只從自我出發,我們自然只會在看到人間的分離、沙場、饑荒、病痛、災難時,才會認知到自己的幸運,也只在獲得預期外的禮物或幫忙時,才會表達高興和感謝。然而,幸運的感覺難持久,禮物的價值常常決定感謝的程度,未如所願獲得足夠的幫助甚至會心生怨恨。因此,儘管我們到處可以聽到「謝謝」、「感恩」,但通常那代表的只是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的口頭禪。

最真實的感恩,不是互惠式的社會性感恩,也不是知道自己比別人幸福的自我滿足,而是真正的謙卑。史懷哲是感恩的典範,二十一歲生日時他問自己:「我擁有健壯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未來又充滿希望。我有所愛的國家、親友、書籍和音樂……但我真的有接受這種幸福的權利嗎?」

「我真的有接受這種幸福的權利嗎?」

這是何其深刻、令人震撼的生命反省。也許很多人捐款給羅興亞難民,更多人參加了「飢餓三十體驗活動」,但可能很少人能像史懷哲那樣反省:「為什麼是我,而不是那些難民,值得這幸福?」

我們其實不需要用戰亂、飢餓或病痛來教導感恩,日常生活就有太多幸福值得感恩,只是,我們太習慣資本主義的利益勞務交換思惟,常把別人的付出與服務視為理所當然。

試想,有多少人在享用過美味拉麵、心滿意足之餘,「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反問自己,我何德何能,值得老闆、廚師為我揮汗,還有生產、加工、運送了麵條、青蔥、筍乾、海苔等等食材的許多人為我服務?

我們也要直到新冠疫情肆虐,才真正體認到醫護人員、外送員、貨車司機、垃圾清運員、超商工作人員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有因此認真思考,如何回報他們的辛苦嗎?

史懷哲說;「我一直是很幸福的,但其他的人又如何呢?我能忘記他人的事,只為自己而活嗎?我絕不能把這種幸福看作理所當然之事來接受,我必須拿出東西來回報它。我能奉獻的應該只有我自己,只有我自己的一生。」

史懷哲決志三十歲以後為服務別人而活,是他對享受幸福的回報。

最良善的感恩之心,是「開始尋求並知道如何服務他人的心」。最終極的感恩,是像供僧施主感恩托鉢僧人、德蕾莎修女感謝窮人一樣,感恩自己有機會、有能力服務別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