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記憶中的竹扇

文/宋隆俊 |2022.06.14
508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早年沒電扇、冷氣機時,夏天怎麼辦呢?搧竹扇子是消暑解熱的方式之一。

竹扇是竹篾仔編織而成,中間有一根粗竹片作柄,可搧風送涼;爐灶生火也靠它,更能驅蚊趕蠅。

童年時,常好奇看爸爸、叔伯們製作竹製品,例如畚箕、籮筐等,充分利用天然資源,省錢又環保。很多婦女也會手編竹藝品貼補家用。

老爸雖然認識的大字沒幾個,但上天賜予他一雙巧手,編竹器或木頭家具樣樣都難不倒他,因此搏得「神手」之稱號。

其實製作竹扇子工序有點繁瑣,材料需經過水深火熱考驗,方能經久耐用不變形。早年沒有電動工具,只能依賴萬能的雙手,甚至雙腳都要用上,雖然辛苦卻有極大的產值效益。

任何竹編產品,必須先製作竹篾仔。首先,鋸掉不整齊頭尾一小節,廢棄的竹枝葉曬乾後用來起火,替代木柴引火,非常好用。砍下的麻竹或綠竹,先去掉竹節,刮除竹青,用圓形木製十字剖竹器劈成粗竹條,再細剖成竹篾仔,寬窄厚薄皆需一致,即可編織扇子了。

竹扇若編織紮實,很耐用,印象中可搧上很多年。炎炎夏日,仍得「起火」煮三餐,廚房熱如烤箱,竹扇總能帶給煮婦們陣陣涼意。夏天,屋內悶熱,晚餐後,大人小孩在稻埕上乘涼,人手一竹扇,涼到骨子裡;孩童有時會幫阿公阿嬤搧涼,一邊聽著老人家講老掉牙的古早代誌。

如今,傳統的竹扇編織工藝已被紙扇、塑膠扇、電扇、空調取代,然而,古早人搧竹扇消暑的記憶,依然常駐我心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