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 好處多 對環境破壞最少

文/程憲 |2022.05.21
9748觀看次
字級
單車活動近年十分熱門,世界自行車日各國更不約而同舉辦相關活動。圖/pexels
共享經濟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省錢,而是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永續目標。 圖/台北市工務局
歐洲有不少國家國民,主要以單車代步。圖/pexels
騎單車 好處多 對環境破壞最少 圖/pexels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賞景速度正好。圖/pexels

文/程憲

「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正好。」單車被公認是既節能又不會汙染環境的交通工具,從2018年起,聯合國宣布每年6月3日為「世界自行車日」,每到此日前後,各國都會配合舉辦單車騎乘活動……



傳統「單車」,既不燃油燃媒,又不費電,更不會排放廢氣或製造噪音,被公認是既節能又不會汙染環境的最環保交通工具,各城市也積極建制單車路網,改善自行車道,建置專用標誌,普及共享單車……朝向環境永續發展之路邁進。

曾有人懷疑過:騎腳踏車真的環保嗎?畢竟,製造一輛腳踏車,過程十分消耗資源和能源,若單純從製造過程的角度來看,多少還是會破壞環境。然而,每輛腳踏車一旦被騎乘次數及里程夠多,和其他交通工具相較之下,還是產生了足夠的環保價值,明顯超越其對環境的破壞。

單車最永續最不汙染

其道理就如同環保購物袋,製造過程及材料未必全部都符合環保──即便是布製環保袋也一樣,但一旦人們用它不斷去購物,讓布袋循環再利用,只要使用超過131次,就能符合真正意義上的「環保購物袋」(一次性塑膠袋再利用,則要使用173次以上)。

若進一步研究:究竟是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較環保?還是周末狠狠騎上周間4倍量里程較環保?答案不言可喻,應是前者更為環保。畢竟,若不騎自行車上下班,替代性的交通工具就必然是大眾運輸工具或自行開車,若搭乘趟數相同,核算下來自然是騎自行車最環保,其次是大眾運輸工具,最不環保的就是開車上下班囉。

荷蘭國民日騎5公里

以荷蘭為例,面積只比台灣大一些,但單車數量比全國人數還多,荷蘭各城市中,不但有專用單車道及專屬標誌,全民樂於騎乘單車及遵守交通規則,即使在風雨中逆騎也甘之如飴,因此有統計指出,荷蘭人平均每天騎4~5公里,即便換算碳排,想必也是微乎其微的。

鑑於各大城市愈來愈普及的「單車專用道」,相信民眾也深信:建立單車路網對城市環保永續大有助益,但好處究竟有哪些呢,且看以下分析:

1.節省能源耗費

相較於其他交通工具,製造單車所需的能源很少,WattzOn網站指出,生產7.2公斤的碳纖單車耗費能源,僅為平均每輛汽車使用能源的1/10以下。此外,與車用路面相比,興建單車道的能源密集程度較低,通常所需空間和基礎都較少。

2.提升空氣品質

單車不只是能源用量低,若許多人都放棄製造汙染的運輸方式,改用零碳排放的單車,城市的空氣品質應會提升,同時減少碳排放量。

這從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單車使用率統計也可看出,空氣品質很糟的城市,通常民眾單車使用率都僅在1~2%間。但只要愈多民眾選擇不開汽車、改騎單車,自然而然就能減少碳排放量,空氣品質自然也會進步許多。

3.減少噪音汙染

汙染並不僅止於空氣,城市裡的噪音也是一種汙染源。長期處於高分貝噪音的環境中,可能影響生理、增加壓力、危及健康。而都市中車多人多,汽機車的引擎聲、喇叭聲、排氣聲、店家的廣播聲及視訊聲……所累積出的噪音往往帶給人無形的壓力。相對的,單車行駛往往噪音很少,鈴聲也輕盈悅耳,少了很多噪音汙染。

4.減少死亡事故

騎單車雖然不能說完全不會發生交通事故,但不可否認的「10次車禍9次快」,相較於小汽車的交通事故率,是公共汽車的7.3倍,自行車的交通事故率,10年來在全國單車輛增加一倍、突破千萬輛的情況下,僅從2.2%提升到3.4%,而且絕大多數死亡事故發生的原因,出在車速較快的電動(輔助)自行車。

5.促進全民健康

都市人很多都是「亞健康」狀態,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負面的影響,與其在健身房運動,何不選擇騎單車出行呢?騎自行車可以預防大腦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經系統的敏捷性,鍛鍊下肢肌力和增強全身耐力,益壽延年,還可減肥及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6.共享不必擁有

各城市愈來愈普遍的「共享單車」,是以共享代替購買單車的經濟模式。而這種模式,也在自行車路網建置完整後,民眾日漸依賴做為接駁主要工具下,自然而然達成綠能、環保的目標,凝聚民眾共識,更滿足城市交通最後一哩路的需求。

不過對於城市裡的環境挑戰,多騎單車及單車路網並非萬靈丹,都會空氣品質分析相當複雜,受到天候、地形、產業等地方因素左右,均超出單車路網控制範圍,但話說回來,城市總在使用能源、排放碳、製造噪音,單車使用比例若超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就會消耗較少能源、排放較少碳、也產生較少噪音。



世界自行車日 騎乘同慶

為達成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從2018年起,聯合國訂定每年6月3日為「世界自行車日」,各國也會舉辦各種騎乘活動,以異地同騎的方式來慶祝世界自行車日。

台灣地區將於5月28日(六)早上9:30~12:00,由交通部將自行車環島一號線,及相關環支線畫分成45條路線(平均各段行程長度為15~27公里),由各分組負責單位開放騎士報名,下載使用「環騎圓夢APP」,同一時間從45個起點,分別騎乘至各路線終點,以串連出台灣的形狀,響應聯合國「2022世界自行車日World Bicycle Day」。

今年各段騎乘路線,請至交通部觀光局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查詢,凡報名並完成騎乘者均可領到別致紀念品,參加者全程應戴妥自行車專用安全帽。部分路段提供自行車租借服務;部分路段有Youbike租借站,但無法保證數量;部分路段則邀請專業攝影師全程拍攝,照片將免費提供給參與的民眾。

自行車問世已超過兩個世紀,聯合國希望各國在每年6月3日附近,舉辦自行車騎行活動,增強國民身心健康,在社會中營造一種騎自行車的文化,更多關注使用自行車的好處,因為它是一種簡單、負擔得起、清潔和環保的永續交通工具。

自行車有助於淨化空氣,減少擁堵,在一些未開發國家及高山地區,因為有自行車當交通工具及可微量發電進行LED燈照明,使最弱勢群體更容易獲得教育、醫療保健和其他社會服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