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 禪七修持 悟也麼!

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022.04.30
1675觀看次
字級
禪堂入口處懸掛著星雲大師的書法「悟也麼?」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同學們於戶外禪修,覺照生命的每一個當下。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佛光山設有禪淨法堂,供學人靜坐參禪、參悟自心。大師於禪堂題字「萬古晴空 一朝風月」,提醒佛子在行住坐臥、弘法利生中,去參透心地寶藏。而佛學院的學生也於每學期進堂參修,在師長和常住的護念中,安心辦道。

「殺!」監香師聲嘶力竭地警策,震破迷濛的身心,恰似修行人殺煩惱賊的警鈴。「帶著我執進禪堂做什麼?」是班首師父的當頭棒喝,生死輪迴中,誰又曾擺脫?但盼照見,離佛不遠。

佛性的呼喚

禪堂裡,初參者總被痠麻脹痛、昏沉熱惱席捲。驚恐時,常覺得好像要跌入萬丈深淵,令人心慌。此時主七心保和尚、班首師父慧思法師每一次開示叮嚀,恰恰都成為最好的救命繩索:「怕什麼?」「誰在怕?」參究到後來,原來「隨他去」,我依舊安然無恙,就是栽下去,也正好看清楚來時路,才發現過去罣礙的、執著的,只是一種道德潔癖。「隨他去」如同鼓聲,把昏沉的佛子叫醒;開禁木魚聲「篤──篤──篤──」喚醒了安然的佛性。

正念的幸福

生活的節奏看似枯燥單調,其實心頭熱鬧不已。來到禪堂,當一切的擾動只剩一杯茶、一個腳步、一絲呼吸,身心突然安靜了下來。那一分清楚的覺知,景象依舊,卻沒有萬馬奔騰。原來正念能帶來幸福感,當一切清楚明白,掃地只管掃地、跑香只管跑香、吃飯只管吃飯、工作只管工作,說是要「看破」,其實只管「看」──照見,就能「破」除情緒紛擾的迷妄,靜觀自得的這一念,直感幸福。

成為別人的那道光

生活中喜怒哀樂的情緒很多,來到禪堂恰恰拉開了一些距離。班首師父說:「距離,才有美感!」這才驚覺,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入戲太深。拉長一點時間、放大一些空間,才發先原來生活是一連串的腳本相續而成。無怪乎大師說:「眾生是我的蒲團、大地是我的關房!」藉由眾生勤耕心田,才能成為自己與別人的那道光。

「悟也麼?」打禪七,透過靜定心緒,心念高度集中的當下,打掉第七末那識的執取。於是祖師說開悟不在坐,也說「道人若欲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七天的修持剛起步,佛子們繼續背著寶劍,回到生活中披荊斬棘。



禪堂小問答

一、香板為什麼像一把寶劍?

清朝雍正皇帝懷念國師──玉琳國師,於是訪查到高旻寺中有一位玉琳國師的弟子,問他禪功如何?但獲得的回答是對於禪沒有成就,皇帝限期開悟,在關房外高懸寶劍,命其剋期取證,否則就會人頭落地。爾後禪堂的警策,也似寶劍的形狀,策勵佛子精進修持,破生死大關。



二、監香師是嚴厲?還是慈悲?

身邊的監香師,經常板起一張臉孔,令人膽顫心驚。奇怪的是,有一回出坡,學僧擔心將地板踩髒,脫下鞋子擦地,結果一臉嚴肅的監香師竟來幫著洗布、換水,無聲之聲勝過千言萬語,讓佛子看見禪者的菩薩心,紛紛發願老實修行,以待人慈悲為首。(能定)



三、想逃跑的是誰?

初學打坐時,常想逃跑!心如蝗蟻萬千竄動。時間久了,才慢慢發現,勇敢面對內心,是件不簡單的事。還沒成道時,誰要求他成佛?應該沒有。那是什麼力量讓他超越?自我提升、自覺開悟,是家師星公上人給我們的訓勉!來來回回中,身心漸漸調馭安住,無處可逃。(知彥)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