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演出】 一場東京鷹的遠距戀

文/平珩  |2022.04.24
1625觀看次
字級
左起:山本光二郎、洪紹睛、陳柏文。圖/謝三泰
左起:藤田善宏、駱宜蔚與奧田智。圖/謝三泰
東京鷹的戲劇性表演風格。圖/Condors提供
圖/皇冠出版社提供

文/平珩

現代舞從二十世紀初的鄧肯、瑪莎‧葛蘭姆起始,為了改變芭蕾那種可預期的優美線條,以及不食人間煙火的故事,想以更深刻的主題貼近人生。有趣的是也正因為不再追循故事結構,可以寫意心情、可以論述、也可能是開發新語彙,要研究的範疇既深且廣,「看不懂」竟成為現代舞最常令人望之卻步的理由。

常常有人會問起,現代舞要怎麼看?有些比較「臭屁」的編舞家會回答:「多看就會懂了!」雖然心知多接觸的確是理解的重要途徑,但這樣答覆往往可能更令人裹足不前。所以我比較常用一個解密法來鼓勵大家:其實人人都是舞評家!看演出最好結伴而行,看了開心有人分享,不懂之處可相互討論,再進一步聊聊何處讓你印象深刻,或是哪兒啟人疑惑,不用聽什麼專家之言,你來我往之際,自己的評價便呼之欲出了。

我們平時會被什麼樣的景點、歌曲、美食所吸引通常非常主觀,看表演也可以同樣如此主觀,你覺得的好,可能與你的生活經驗有關;或是來自對音樂、色彩、或曾經駐足心中一個畫面的聯想,舞蹈不是打卡的定格畫面,但一連串流動的肢體一定會留下感覺,只要跟著感覺走,而不是一直找故事情節,討論出連結舞蹈的個人密碼,就無所謂看懂或看不懂,多半也就進入現代舞的世界了。

相較於芭蕾那種統一的美,我深信現代舞具有打開視野的「探險」樂趣,不論何種類型,都值得大家一試,所以在規畫節目時,我總會盡力安排不同風格的節目,讓觀眾在看「舞蹈空間」的演出,可以無邊無際!

在種種風格之中,最最最不易表現的是「輕鬆幽默」。喜劇讓人開懷,吸睛大眾的票房也令人垂涎,但偏偏讓久經多元訓練的舞者放下身段,是一件極為不易之事,所以我找了日本全男團「東京鷹」︵Condors︶來當祕密武器,不計代價地使出渾身解數也要促成與他們合作,以搞笑高手來為舞者「破冰」,要發展出台灣非常少見的舞蹈形態。

排除萬難見真章

第一次接觸到東京鷹是透過日本策展人、也是好朋友的永利真弓推薦。二○○一年是「小亞細亞網絡」正熱的時候,戲劇網絡已上軌道,舞蹈網絡也趨完整,永利真弓就在推薦舞蹈代表時,順勢增加了東京鷹,他們雖然是舞團,但不是舞蹈網絡所要的獨舞形式,誇張搞笑的形態就被歸類到戲劇網絡,反正只要是盟友推薦,我和香港的茹國烈都是從善如流地接收並安排檔期。

沒想到東京鷹預計來台當周,正逢創下歷史紀錄的納莉颱風侵襲,九月十六日晚間開始滯留台灣長達四十九小時又二十分鐘,我當時問了永利要不要延期,但他們接續的機票與行程已訂,調整不易,所以決定硬著頭皮來。誰知這強降雨導致九一七大水災,他們抵達台北當晚到處淹水,我連從木柵住處要去他們位在長安東路的旅館都不成,只能很失禮地請他們自行處理一切。

未能在台北接機讓我忐忑不安,沒想到他們倒很自在,在旅館附近找到一家火鍋店晚餐,直說吃得開心。第二天大水還是沒退,直至第三天我才得以到預定要演出的皇冠小劇場看看。這一瞧傻眼了,小劇場淹水深及大腿,重量不輕的長條座椅全浮在水面,即使我和姐姐搶購到一台抽水機,但泡湯的劇場根本無法及時準備好在周末演出了,那東京鷹這一行人怎麼辦才是?

編舞家近藤良平在大樓左看看右瞧瞧,提議:「在大廳演出好不好?」

大廳雖然挑高兩層樓,但有邊角高度不足處,並且深度有限,如果安排了演出,就幾乎沒剩什麼觀眾區域了。而這個全男舞團,除了酒吧老闆橋爪利博個頭較小外,超過百公斤的影像達人奧田智、很會跳舞的山本光二郎、鐮倉道彥、藤田善宏個子都頗高,跳舞時要避開的危險可真不少。更何況大廳是大理石硬面,即使鋪上黑膠地墊也還是沒有彈性的硬地板,絕對不利舞者表演,而且因為淹水,我們也沒有可運用的黑膠地墊了。無視於我種種擔憂,他們很隨和地表示:「我們是穿球鞋跳舞,沒關係的!」

最後成功架設燈光,演出相關細節一一重新安排,總算及時克服萬難順利揭幕。三個場次觀眾擠得水洩不通,而且毫無怨言地配合縮著、側身、屏息觀看。最精采的一幕,是近藤像西部牛仔般迎向夕陽,兩位舞者恍如被風吹著的捲草在他身後左右滾動,一語道盡西部片的經典畫面,逗得觀眾哈哈大笑。當下我就決定,一定要找機會和這麼「聰明」的舞團合作,舞蹈不該只是賣體力與技巧,賣「智慧」也很重要。

誰知這一盼竟就盼了十年才一償宿願……

(摘自《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皇冠出版)



作者簡介

平珩

獲中興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台北文化獎、北藝大名譽教授肯定。

一路走來,和56位編舞家、171位舞者、168位設計者們合作發表了84部新作;辦過7屆皇冠迷你藝術節、16屆皇冠藝術節、7屆小亞細亞戲劇/舞蹈網絡,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學近30年,擔任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4年、常務理事12年,也曾任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規畫形形色色藝文相關活動不下3000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