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 老宿舍新生命─大院子

文/丹青 |2022.04.20
1698觀看次
字級
大院子是歷史建築,亦有其教育功能。圖/丹青

文/丹青

台北寸土寸金,不是公寓就是大樓華廈,已少見有大庭院的房宅,這部分只能靠著以前留下來的日式宿舍,以文資保護方式,修舊如舊,讓老屋新生。但多數日式宿舍雖有庭院林樹,卻少見大連棟及大院子的氣魄。二○一九年十月,台北市和平東路巷內,卻有一棟名為「大院子」的老屋新生了。

此房舍原是名為「台灣大學公共宿舍」的文資保護登錄下的建物,民國一○一年被台北市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築。其前身則是日治時期一九三一年台灣總督府規畫設計並發包的工程。完工後,因留存資料不詳,使用單位有兩種說法:一是當日本海軍之「水交社」(即海軍軍官之招待所或俱樂部);另一說是作為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的單身教職員宿舍。

無論哪種說法,這是一棟有別於留存於戰後的一般日式宿舍,因為它是一座龐大的連棟建築群,由中央棟及南北宿舍組成,並以兩條木作廊道聯繫。建物前有一寬長的大庭院,大樹蔽蔭,鳥鳴啾啾,蟬聲唧唧的,並有古井及防空洞等設施。

戰後,此建物移交台大當教職員宿舍,最多曾有十多戶住居於此。因為院子寬敞,住戶也不少,附近居民均暱稱它為「大院子」。隨著歲月增長,屋舍逐漸破舊毀損,台大一度有意改建成大廈型宿舍,但因二○一二年文化局通過其為歷史建築之登錄,隔年,「大院子」不慎毀於祝融之災,台大乃於二○一五年以ROT方式委託廠商,修舊復舊,二○一九年十月修復完成,開放民眾參觀。為延續與鄰近居民的情感,仍延續「大院子」的名稱。

老屋新生的「大院子」,仍保持傳統建築之美,並盡量以原來之材料、工事修復,讓建築物及院落裡的典雅木窗、面磚等,呈現記憶淬鍊下的生活模樣。唯一大改造的是增加一玻璃窗面的咖啡小屋,做為ROT經營的收入來源。另外,庭院裡的古井封了起來,防空洞也不再開放,但庭院及宿舍迴廊,擺了經營者從尼泊爾帶回的佛像雕刻等裝置藝術擺飾。

大院子是歷史建築,有其教育功能,除了讓民眾了解此棟建築的歷史和建築意義,中央棟三進空間,也規畫做為藝術展覽等活動場所,兩側宿舍區亦有小間專室,可供申請小型聚會等文化活動之用。

大院子是和平東路和溫州街巷內另一扇歷史記憶空間,與旁邊的殷海光故居一樣,都為時光開了一道窗口,讓我們得以瞭望過去的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