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美術圖典 贈巴國博物館

人間社記者圓智伊斯蘭馬巴德報導 |2022.03.25
1444觀看次
字級
參訪團沿著石階朝禮佛教遺址,此地見證犍陀羅古國弘傳的興盛。 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登上佛塔後,大眾繞塔誦經。圖/人間社記者侯雅倫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右三)代表贈送《圖典》,由白沙瓦犍陀羅藝術博物館館長阿都沙末(左三)代表接受。圖╱人間社記者Saqain Haider
佛光僧信一行十人,前往大乘佛教發源地──巴基斯坦犍陀羅遺址,展開朝聖之旅。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人間社記者圓智伊斯蘭馬巴德報導】國際佛光會東南亞副祕書長覺誠法師一行十人,於十六至十九日在大乘佛教發源地──巴基斯坦的犍陀羅展開朝聖之旅,大眾合掌仰望千年古佛被歲月侵蝕的聖像,不禁淚盈滿眶告訴佛陀:「我們來了。」

巴基斯坦絲綢之路中心、真納大學十四至十五日於首都伊斯蘭馬巴德,舉辦第一屆國際佛教大會,邀請覺誠法師發表宗教和諧演講。大會聚集數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學者、宗教領袖,線上線下發表對犍陀羅大乘佛教起源、文化和建築藝術的研究報告,數百位與會者聆聽,巴基斯坦總統阿里夫.艾維(Arif-ur-Rehman Alvi)主持開幕典禮,顯現對這場大會的重視。

會後,主辦單位安排佛光山代表團和學者參訪佛教聖地,前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塔克西拉、焦裡安、白沙瓦、斯瓦特河谷佛教犍陀羅遺址,以及當地博物館,希望籍由此行讓更多人認識佛教文化藝術。

花香遍地之國

顯現弘法盛況

犍陀羅藝術發源地塔克西拉、白沙瓦和斯瓦特河谷,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參訪團沿著石階一步步攀上一座又一座的佛教遺址,懷想歷史;儘管如今只剩下殘垣廢虛、殘缺不齊的佛像和佛塔台基,但處處可見的佛教遺跡,顯示佛教在西元前二世紀至西元三世紀,於犍陀羅古國弘傳的興盛,令人心馳神往。

古印度的犍陀羅國是佛教文化重地,被喻為「花香遍地之國」。參訪團一行前往犍陀羅的核心地區,看著塔克西拉「焦裡安佛塔」仍保存完好的佛像、斯瓦特河谷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傑哈那巴德石壁大佛」,頷首微笑的佛陀,彷彿在告訴朝聖者:「千年守候,你們終於來了。」

巴基斯坦雖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但在維護世界遺產卻不遺餘力;當地的政府、學者、藝術家和文化研究者,以行動展現了對佛教的尊重和包容。

主辦單位表示,佛光山法師的到訪,可說是繼法顯大師、玄奘大師自五、七世紀後,首次有漢傳佛教的出家人,再次踏上犍陀羅佛教遺跡,對於未來進一步向世界推廣犍陀羅佛教藝術,是一個全新的出發,也是好的開始。

伊斯蘭教國家

維護佛教遺跡

在塔克西拉、白沙瓦和斯瓦特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犍陀羅佛像和佛教藝術品,是犍陀羅佛教歷史的珍貴資料,覺誠法師代表佛光山贈送《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給這三間博物館,新增佛教文化典藏。

覺誠法師表示,此行在巴基斯坦看到了佛教之浩瀚,也看到了這個伊斯蘭國家維護佛教遺跡的用心和誠意,他希望未來能夠展開更多的學術交流,也希望犍陀羅佛教文化,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藝術家受到重視,「這次受邀到巴基斯坦參加佛教大會,讓我很感動,也很榮幸星雲大師的佛光山僧團,在這裡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

「走在這個花香之國,看到了佛教古蹟,我們內心非常激動甚至不禁落淚。」覺誠法師難掩激動地表示,等到下一次春暖花開的時候,還會再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