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神社與天主堂共存的聖殿

文/南方客 |2022.03.07
1021觀看次
字級
日式宮燈與後方的諾亞方舟主教堂。圖/南方客
兩尊守護神社的神獸--狛犬。圖/南方客

文/南方客

走進花蓮縣新城鄉的新城神社,您將會眼睛為之一亮,心中納悶著:「明明是神社,怎麼又有天主堂的建築和字眼?」「明明是日式神社的守護狛犬,怎麼又寫上西方的聖母園?」其實,現在所看到的新城神址遺址,現今已作為天主教堂來使用。

新城神社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東台灣第一次台灣人民抗日行動的事蹟。

昭和十二年(一九三七)建造的新城神社,落成於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六)。主體為船型造形,外觀宛如一艘巨舟,是一座以《聖經》「諾亞方舟」為主的禮拜堂。原本還有一處天主教醫院,但於一九九八年功成身退。

新城神社一帶,過去曾立有日本當局與太魯閣族衝突事件的紀念碑,如「弔魂碑」、「殉難將士瘞骨碑」、「陸軍監視哨殉難記念碑」等,數年後新城神社落成,當天有花蓮港廳長藤村寬太與花蓮郡守吉田治久等人參與,並舉行青年角力、舞蹈表演、劍道比賽等活動,熱鬧非凡,也象徵著落成的重要性。

二次大戰後,傳說國民政府曾派士兵拆除神社,結果士兵因身心嚴重不適而無人敢再使用這片土地。一九五六年,瑞士籍神父傅光業先在神社西邊建立幼稚園,後來瑞士籍神父沙智勇又在神社東邊建立神父會院。到了一九六四年,聖奧斯定詠禮會出資,以天主教花蓮教區名義買下神社土地,興建天主堂,亦即是目前所看到的主結構。

原來的新城神社有三座鳥居,也是一般正統日式神社的配置。第一鳥居在新城公園旁、往新城天主堂的路上,一九七九年鄉公所將兩側鋸斷,寫成「新城公園」的牌坊;第二鳥居為入口處鳥居,第三鳥居則位在禮拜堂旁。今日所見的新城天主堂,也是台灣四個船型教堂之一。(註:台灣另外三座船型教堂,包括位於台中市龍井區的磐頂教會、桃園縣復興鄉拉拉山卡拉部落的加拉教會,以及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村的樟原教會。)

新城天主堂本堂神父戴宏基以高規格打造新城天主堂禮拜堂。主體是一般的鋼筋水泥,牆壁下方為花蓮大理石,而教堂內的鑄鐵十字架旁,是從義大利訂製的聖像。筆者到教堂裡,總喜歡透著光線的彩繪玻璃,這裡的十四片彩繪玻璃為瑞士訂製,並由神父親自安裝,不假他人之手。

新城神社由於具有故事性、時代性,在二○○五年被登錄為花蓮縣縣定古蹟;而其特殊的外觀,也因知名電影《盛夏光年》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讀者若有興趣,不妨親自造訪一趟,感受一下神社與天主堂共存共融的特殊景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