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瑣談】 赤嵌樓?赤崁樓?

文/南方客 |2021.10.21
7224觀看次
字級
走進台南赤崁樓,將會發現,在海神廟前的題名,是「赤嵌樓」(見圖)而非「赤崁樓」,我也曾為此感到納悶,翻閱相關史料,才發現其來有自。圖/南方客

文/南方客

走進台南赤崁樓,將會發現,在海神廟前的題名,是「赤嵌樓」(見圖)而非「赤崁樓」,我也曾為此感到納悶,翻閱相關史料,才發現其來有自。

現今的赤崁樓,前身為一六五三年荷治時期於赤崁行省興建之歐式城塞,又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意謂省城),當地人稱「番仔樓」,曾為全台灣的商業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

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沈葆禎因牡丹社事件奉命籌防台灣,為感謝海神庇佑所建,在原本的普羅民遮城西南稜堡上進行修葺,並在樓前門楣,由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題上「赤嵌樓」之匾,隨後亦引發了赤「嵌」樓與赤「崁」樓之爭。

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多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廟宇,包括海神廟、文昌閣。一九六○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因此,所稱赤嵌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而整個赤嵌樓的園區,尚包括城堡遺蹟、蓬壺書院、小碑林、鄭成功議和圖等。

一九六五年,黃杰題字「赤嵌樓」時,有人提出異議應為「赤崁樓」,但經學者考證,明清史書均作赤「嵌」樓,是由平埔語的地名音譯而定,康熙字典亦只收錄「嵌」,而後官方採納學者意見,官方文書及民間刊物自此均用赤「嵌」樓。

然而二○○三年時,「本土文史人士」以「『崁』字較有本土意涵」建議台南市政府將赤嵌樓、赤嵌街、赤嵌里改用「崁」字,正值市府推行本土化政策,而後台南市官方文書改用「赤崁樓」,引發文史界反彈。從內政部指定的名稱,以及碑文、文獻資料看,應該尊重「赤嵌樓」的歷史事實。

其實,地方政府命令牴觸中央,應屬無效。教育部編印的《國語一字多音審定表》,已經規定「赤嵌樓」的「嵌」,音ㄎㄢ,不能寫作「崁」。只是,在傳統的用法上,仍習慣以「崁」字為書寫,而這也確實需要再教育與社會共同約定俗成的。

因此,「嵌」或「崁」,究竟該如何詮釋,值得再作一番研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