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浙江嵊州 越劇之鄉

文/記者馮源、商意盈 |2022.02.12
1657觀看次
字級
馬塘村廣場裡矗立三座村民銅像,見證越劇從晚清到民國初年的發展歷程。圖/新華社
嵊州市越劇藝術學校的學員們正在上課。圖/新華社
為了順應市場的新需求,嵊州市黃澤鎮的戲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秋明開始製作微型戲服。圖/新華社
「娘家戲班」班主俞兆南向記者介紹了女子越劇在村裡的發展歷程。圖/新華社
嵊州越劇小鎮古戲樓裡,演員表演《孔雀東南飛》。圖/新華社
嵊州市越劇藝術學校的丹桂橋。圖/新華社
一九二三年,女子越劇就在這個村裡誕生,第一支女子越劇戲班曾在此登台演出。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源、商意盈

北宋末年,剡縣更名嵊縣。晚清時期,剡溪兩岸的一縷越韻漸宏漸大,由浙入滬,播芳全國,形成了中國的著名地方戲曲——越劇。剡溪之畔的嵊州,也是業內公認的越劇之鄉。



「越女天下白,鏡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年過半百的杜甫,客居夔州,時局是風塵澒洞,經歷是艱難苦恨,但在回憶中,浙東的越地、剡溪仍是一抹青春的亮色。

唐人心目中的越地,主要就是如今的紹興地區,而剡溪則指的是匯集了會稽諸山之水、北流入海的曹娥江上游河段。從東晉開始,「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剡中之地就是文人雅士暢遊的所在。

北宋末年,剡縣更名嵊縣。晚清時期,剡溪兩岸的一縷越韻漸宏漸大,由浙入滬,播芳全國,形成了中國的著名地方戲曲——越劇。剡溪之畔的嵊州,也是業內公認的越劇之鄉。

越劇演員的娘家

在嵊州市甘霖鎮馬塘村,一處小小的廣場里矗立著三座銅像,居中的是「落地唱書」創始人金其炳,他的右邊是被譽為「沿門唱書」祖師爺的金芝堂,而左邊則是女子越劇的創始人之一金榮水。

三座塑像見證了越劇早期的發展歷程,經過專家梳理,這是一條從鄉野走向都市的藝術之路。大約在一八六○年前後,流行於剡溪兩岸的「田頭歌唱」演變為挨村挨戶表演的「沿門唱書」和走進茶館酒樓的「走台書」,兩者統稱「落地唱書」。

馬塘村村民金小樵是「落地唱書」的非遺傳承人。他告訴記者,金芝堂就是他的叔曾祖父,而自己的祖父金世根則跟著叔叔金芝堂學藝,也是當地著名的「落地唱書」藝人。「當時他們正月出門賣藝,要到農忙前回來,主要是為了多賺點錢。」

「提到越劇的起源,我們應該看到三方面的文化因素,分別是宗廟文化、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越劇博物館館長俞偉介紹說,當時的浙東鄉村,村村都有祠堂、廟宇,鄉民需要演戲祭祀;從東晉開始,中原士人多次南遷,將中原文化帶進了剡中盆地;而在越劇早期的發展中,我們還不能忘記有一大批的「草木才子」,就是有點文化、識文斷字的農民,他們是越劇發展前進的最初動力。

一九○六年清明節,落地唱書藝人首次在甘霖鎮的東王村將「落地唱書」搬上簡易舞台,越劇就此誕生。但在當時,它的名字只是稱作「小歌班」。一九二二年,「小歌班」進上海「大世界」演出,被上海觀眾稱作「紹興文戲」,因為演員全是男子,又稱「紹興文戲男班」。一九二三年,甘霖鎮施家嶴村裡辦起了「紹興文戲」的第一個女子科班。一九二五年,上海《申報》的演出廣告上,首次出現了「越劇」的稱呼。

「女子越劇早期的優秀演員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稱作『三花一娟』,都是嵊縣人,後來以袁雪芬為代表的『越劇十姐妹』,絕大多數也是嵊縣人。」俞偉告訴記者,無論是名宿還是新秀,嵊州在廣大越劇演員的心目中,都是「娘家」。

愛越小站做傳承

一九四二年,以袁雪芬為代表的越劇人進行全面改革,推動越劇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新中國成立後,越劇經歷過兩次大發展時期,第一次是一九五○年代,第二次是「文革」後到一九九○年代。當時,大陸二十多個省區市有越劇專業劇團約二百二十個。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包括越劇在內的傳統戲曲也遭到了更大的挑戰。目前,越劇的主要傳播範圍收縮到滬蘇浙閩四省市,專業劇團也減少到二十多家。如何做好傳承,是越劇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一六年,俞偉接到了當地政府的一個任務,建設「中國越劇戲迷網」。「網站一定要有『腳』,當時我們在想,要讓曾經有過越劇的地方,重新讓越劇藝術生根開花,為此,我們想到建設『愛越小站』。」

目前,「愛越小站」已有一百八十個。其中,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著名大學紛紛設立。俞偉記得,原西安市越劇團的一位老太太,在愛越小站西安站成立時,就激動地和她說,感覺就像是一直流浪在外的女兒回到了娘家。

「疫情發生後,『愛越小站』對促進戲迷交流發揮了很大作用。我們在線上舉辦戲迷大會和空中演唱會,活躍人數最多時超過一百萬,最近的一次直播,觀眾也有三十三萬。」俞偉說,最近他們錄製了六節空中課堂節目,為各個小站「送教」。「有土壤才能生存,越劇擁抱互聯網的關鍵同樣是要有基礎的土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