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瑣談】 再談苦瓜

文/吳宏信 |2021.12.23
616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苦瓜,又名涼瓜、半生瓜,別名錦荔枝、癩葡萄、浮突、蒲突、蒲葵,是帶有苦味的一種蔬果,卻極具營養價值。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苦瓜原出南番」,南番,多指今日東南亞或東印度一帶;《辭海》記載,苦瓜原產印度尼西亞,引證苦瓜是舶來品。

苦瓜約於北宋傳入中國,《南海志》中已有「蒲葵」的記載。宋‧釋梵琮詩:「一番花落成空果,信手拈來是苦瓜」;明‧朱橚撰《救荒本草》:「內有紅瓤,味甘,採黃熟者食瓤。」明代將苦瓜載入植物圖譜,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另一說法是鄭和下西洋,從蘇門答臘攜帶回國,這和北宋的觀點不同,可能是陸續引進不同品種,而有時間差。

苦瓜最初是園林觀賞植物,由於營養價值高,遂被當作蔬菜栽培,形成了豐富的品種和類型,目前在台灣有白玉苦瓜、青苦瓜、翠綠苦瓜、山苦瓜、蘋果苦瓜等品種,口感療效不同,各有支持和愛好者。

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性寒,具有養血益氣、滋肝明目的功效,可降血糖、抗癌、抗菌、提高機體免疫力,含維生素C,被喻為「瓜中之王」,但胃寒體虛者不宜多食。苦瓜生熟食兩相宜,打成汁飲用清熱益氣,蒸煮炒炸皆可成為餐桌美饌。重點是「不傳己苦與他物」,不論與任何菜餚炒煮,都不會把苦味傳給對方,因此又被稱為「君子菜」。

苦瓜也演變出不少形容詞句,如:愁眉苦臉,被說成是「苦瓜臉」;「啞子吃苦瓜」,意喻有苦說不出;苦瓜燉鰱魚,諧音被說成台語的「可憐」。而苦瓜加甘蔗,意為「苦盡甘來」,亦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能耐受艱苦的磨鍊,必能出人頭地,就是讚譽和鼓勵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