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小世界】 紐約「洗籠」生活

文/翁台生  |2021.11.25
2138觀看次
字級
紐約「洗籠」自助洗衣店遍布五大區,成為許多紐約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紐約居大不易,房價高,租房貴;生活費用不低,還有一事必須得看開,你大有可能不在家洗衣、烘衣,衣服都得拿到外面清洗。大蘋果自助洗衣店,所謂的「洗籠」(Laundromats)遍布,也是紐約客生活的一部分。

早在衣服手洗的年代,大蘋果似乎有個不成文規定,周一就是洗衣日,當天各個社區後院晒衣竿掛滿衣服的畫面,成為紐約客生活史最奇特的圖檔。

一直到1930年代,洗籠開始出現成為紐約一景,特別是在幾個家庭擠居一處的移民社區,需求格外迫切。即使是新興的住宅區也未必能配備洗衣機。

目前紐約全市自助洗衣店高達3000家左右,以移民社區集中的皇后區、布朗士區及布魯克林最為集中,而皇后區的Astoria密度最高,除了區內的希臘、中東移民多外,跟曼哈頓地緣最近,龐大的上班族也是主力客源。

穿行皇后區的7號地鐵有「國際列車」之稱,軌道下方的羅斯福大道地鐵站附近,成為自助洗衣店集中地區,常見西語裔一家老小推著拖車,帶著大包小包衣服穿行,成為大蘋果尋常街景。

新來乍到的人,有個教你如何在大蘋果過日子的Street Easy網站還有貼「洗籠」指南:如何避開周末尖峰時段;最好自備拖車;硬幣要帶夠,因為兌換機常壞掉;洗衣劑得自備才省錢;設定時間很重要,否則可能會被後來者取出亂丟。

出門洗衣既然成為紐約生活的一部分,許多自助洗衣店腦筋動得快,就把等候區加碼改為賣咖啡簡餐,生意還不差,洗籠也成為紐約客另類的交誼場合。

「洗籠」自助洗衣店的多角化經營乃迫不得已,主要是店租太貴,若是洗衣機使用率低根本就沒有賺頭。只有推廣計價高的「代洗服務」,到府取件,隔日送回;新興的連鎖洗衣店的代洗服務,鎖定年輕上班族,十分受到歡迎。

以往傳統的洗衣店也被迫轉型,開放部分空間放置自助洗衣機,保留前檯做代洗服務以及傳統手工作業乾洗、修改衣服。紐約洗衣業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韓裔為主力,2008年金融海嘯後才大批轉讓,由華人移民業主接手。

新冠疫情期間,洗衣店的生意也受到相當的影響。去年8月29日,紐約下東城最後一家手工洗衣店Sun’s Hand Laundry撐不下去關門成了新聞,NBC台還作了84歲店主李洪森 Li Hong Sen(Robert Lee)專題報導,形容是「一段悲傷而光榮的歷史」,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只是下東城的華人手工洗衣店收了固然引人傷感,卻沒有引發主流社會太多的關注。但是上西城一家自助洗衣店收了,可就引發軒然大波!

相對於其他移民多的社區,曼哈頓上西城一帶居住環境品質不錯,可是按人口比自助洗衣店比率最低,主要是房租太貴,獲利不佳就收,卻意外引發附近居民強烈反彈,甚至引來民意代表關切。

街坊鄰居抱怨自助洗衣店說關就關,罔顧他們的「居住人權」,他們原本在住家附近就能洗衣服,如今得被迫搭車越區洗衣,造成生活不便。說起來也是大蘋果小世界少為人知的辛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