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纇財富》 不違初願

心祐 |2007.11.22
1626觀看次
字級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春秋時代,吳國貴族季扎奉命出使晉國,從北路順道拜訪徐國國君,席上看出國君很喜歡他的佩劍,但不好意思說出來,雖然季扎心裡明白,但因為還有任務,所以沒有把佩劍獻出,但心中準備好回程時就要把劍送給徐國國君。

季扎完成任務回程時,再到徐國,徐國的國君卻已經死了,他來到陵墓前解下佩劍,畢恭畢敬地掛到一旁大樹上,隨從不解地問他:「徐國的國君已死,這把劍要送誰呢

?」季扎說:「不能這麼說,當初我既然默許要送劍,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就不算數?」

《史記‧商君傳》中還記載另一位重信用的商鞅,為讓百姓相信新法,他「徙木立信」而讓政策得以在全國推行,北宋王安石稱讚商鞅,說他「一言為重百金輕」,喻君子言出必行的重要,難怪孔子要說:「人而無信,正如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何以行之?」

在佛光山宜蘭仁愛之家服務的依融、紹覺法師,民國六十年因為承諾星雲大師,願前往為老人服務,三十多年不曾動念調職。許多從各國派來台灣的傳教士、修女,為了服務社會人群,奉獻一生,無怨無悔。

這些人為了一個承諾,可以用一生的歲月去兌現,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見守信的人格,不是世間任何財富所能望其項背!(心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