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遍娑婆 遊十方

文/妙南(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2021.10.16
1349觀看次
字級

文/妙南(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佛學院的院訓「悲智願行」,學生時期一直都知道是要以四大菩薩為學習的典範,習以為常的慣性中,對於家師星公上人提點的法味,並沒有很大的體悟。一直到二○一六年佛光山藏經樓建設的過程中,弟子們請示家師,山門應該以「般若」、「菩提」或是「慈悲」為中門?我自以為聰明的認為,既是藏經樓,當然是要證得般若為核心,結果出乎意外,家師說:「以慈悲為核心,有了慈悲自然能發起菩提、證得般若。」

走到慈悲門後面,抬頭一看,牌坊題著斗大的「如來一代時教」,心中震撼了。想起唯識學派的祖師彌勒菩薩,梵文Maitreya,意思是「慈氏」,也就是修學唯識學派的人,需要面對眾生,開展自己的慈悲心,而今在家師的點撥下,才明白慈悲是修行人弘化的心量、態度,是學佛的入門,更是成佛之道的關鍵核心。

回到我生活了十六年的叢林學院,稍稍了解,為什麼四大菩薩的精神明明互相融攝,家師卻要以「悲」為首;師父在第一個殿堂大悲殿的對聯提示著實踐之道:「遍娑婆世界千手千眼化身無量數,遊十方國土大慈大悲度眾憶恆沙。」宣告人間弘化要「遍娑婆」、人間行者要「遊十方」,而一切的基石,都不離開大慈大悲。

我走回佛學院的寶藏堂,翻閱起過去視若無睹的舊照片,突然如獲至寶,稍能與家師印心連線。一九六七年搭著帳篷、滿天塵土的佛光山,何以能開創成一切具足的淨土?一九六九年首創的大專佛學夏令營照片中,還是水泥牆的大悲殿,已經作為青年的齋堂,家師搭著祖衣親自領眾用齋﹐照片裡龍含珠的威儀,至今依然挺特。一翻頁,長條桌轉換了方向,當時候還沒有觀世音菩薩的台上架起了三塊大黑板,身著黑長衫的家師正講說著「空是什麼?」

晚會時間,家師在戶外找了一處平地,一架風琴、一盞臨時架設的路燈,大家就興致盎然地談天說地起來;佛光山的第一棟建築、第一間教室「懷恩堂」照片裡,是念佛的處所。家師搭著海青,黑板上寫著「四字七音佛號」的簡譜,讓我想起,一九五三年的青年歌詠隊,也想起長老慈容法師在一次聚會當中,興之所至彈著琴,帶著大家唱〈佛光山之歌〉,想必是家師的訓練。

最令我眼睛一亮的是,莊嚴不二門,現在是磁磚地,兩邊有栩栩如生的石雕五百羅漢。當時候竟然在水泥地板上畫起籃球線,「靈山勝境」四個字底下是一座籃球框,我不禁笑著想像家師年輕時代馳騁棲霞山門打籃球,最後被師公志開上人開除的故事,而今家師依然允許年輕人肆意的青春,他親自開球、分發玻璃瓶汽水、大西瓜,歡喜洋溢的臉上未曾見到他對於這一片荒山的恐懼。

家師遠了?家師近了!遍娑婆、遊十方,是齋堂、是課堂、是歌詠、是勇敢,而今了解菩薩的慈悲非為仰望、祈求,更重要的是一分人間行者在因地行持的發願與正見,悲拔苦、慈予樂,隨家師化身無量數,願成千手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