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 波瀾壯闊的抒情式傳記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21.08.01
1148觀看次
字級
《聶魯達回憶錄》 圖/蓋亞文化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聶魯達說:「或許我經歷的不是我自己的生活,或許我經歷的是其他人的生活。」此話即指聶魯達是20世紀的國際詩人,他在全球不僅文人朋友眾多,年輕時,本以寫情詩聞名,中年後卻參與許多社會與國際反法西斯、反獨裁政權的運動,因此,連各國政治事件或革命運動也常出現在回憶錄中。讀此回憶錄讓人覺得猶如大江大海,聶魯達則如一條魚浮遊其中,而你跟著魚,看到壯闊波瀾的國際世界。

描述義大利小島上一位郵差,因送信件給智利國寶詩人聶魯達,萌生想向聶魯達學寫詩的想法,兩人因而產生感人友誼的電影《郵差》,適逢今年聶魯達榮獲諾貝爾文學獎50周年,在春季以修復版重新上映了。出版界則提前部署,早在去年底,就翻譯、印行2017年智利聶魯達基金會新修訂的西語版《聶魯達回憶錄》(李文進譯),成為唯一正式獲得授權印行的台灣繁體字版,讓國內讀者認識這位享譽全球的詩人的傳奇一生。

經歷了其他人生活

這本厚達632頁的書,裡面充滿西班牙人名、地名的回憶錄,對一般國人而言,要下點功夫。此回憶錄並非傳統式按編年的敘述,且以自身為主軸的傳記,而是聶魯達隨興抒情式書寫,雖然大致也依著少年至中年、晚年的過程,但時間有時會跳躍往返,穿插著自己的詩歌和散文。

主文篇章標題,以介紹他不同時期的詩人朋友、政治事件、各國地方情況等等為主,自己只是參與其中的一分子而已,故回憶錄寫得也很像遊記、雜記,但也有不少冒險的旅程或有趣的故事。

聶魯達說:「或許我經歷的不是我自己的生活,或許我經歷的是其他人的生活。」此話即指聶魯達是20世紀的國際詩人,他在全球不僅文人朋友眾多,年輕時,本以寫情詩聞名,中年後卻參與許多社會與國際反法西斯、反獨裁政權的運動,因此,連各國政治事件或革命運動也常出現在回憶錄中。讀此回憶錄讓人覺得猶如大江大海,聶魯達則如一條魚浮遊其中,而你跟著魚,看到壯闊波瀾的國際世界。

愛情名句讓人回味

1971年,聶魯達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委員會給他的讚詞是:「為受害者寫作的詩人」。但聶魯達其實本以寫情詩聞名世界,他未滿20歲那年,出版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台灣的九歌出版社2016年有陳黎和張芬齡的中譯本),「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便是情侶之間經常引用的句子。

聶魯達年輕出名了,卻也被政府引用,自23歲起即被派赴緬甸、錫蘭、新加波及爪哇、阿根廷、西班牙巴塞隆納及馬德里、法國巴黎、墨西哥等各地,擔任外交領事,最後還當了駐法大使。他曾兩度造訪中國,與詩人艾青、丁玲等相識,也曾擔任俄國史達林和平獎的評審委員(自己後來也得過這個獎)。

在國內,他也曾擔任過參議員,還曾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人之一,種種經歷,讓他視野大開,見到許多政治和迫害事件;他的詩也就常以支持受害民眾或反對威權為主題,而他的詩,又是熱情和普羅大眾的,在公開朗讀其詩的場合,經常受到中低階層民眾集體聆聽和熱烈歡迎。

讀完這本回憶錄,就可知內容之海闊天空,幸好回憶錄後面附有詳細的聶魯達年表,完全以編年敘述,建議讀者先讀這33頁的年表,對其生平略有了解後,再讀抒情式的本文,較易入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