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噸花崗岩 卓文章雕成觀音像

羅智華 |2021.07.21
3969觀看次
字級
在許多人心中,觀世音菩薩具有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形象,被信眾視為心靈守護神。圖/卓文章提供
卓文章受母親是觀音虔誠信眾影響,鍾情於雕刻法相。圖/卓文章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在許多人心中,觀世音菩薩具有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慈藹形象,被信眾視為心靈守護神,不只早年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在拜觀音,在台灣更可說是相當普及化的佛教信仰;曾造訪過花蓮太平洋公園的民眾都知道,在當地矗立一尊高達七點六公尺的觀音菩薩聖像,莊嚴面容不只象徵守護著這塊土地,更給人帶來希望與安定力量。

這件作品由知名石雕藝師卓文章悉心打造,從少年就開始學習石雕技藝的他,受母親是觀音虔誠信眾影響,對雕刻觀音法相情有獨鍾;他以鑿刀雕出來的石雕觀音不僅有神、眉宇間更流露一股慈悲,是台灣目前雕塑最多尊石雕觀音的藝術家。

先泥塑再雕琢 佛像更趨完美

談起與石雕的結緣,出生於花蓮的卓文章說,花蓮擁有豐富的石礦藏量,因此當地石材加工廠眾多,母親年輕時就在石藝工廠為藝品打磨,家中有九個兄弟姐妹、排行老么的他,自小就跟著母親身邊,每天看著石雕藝師創作,奠基對石雕的啟蒙種子,中學畢業後他以半工半讀方式,踏上習藝之路。

有興趣加上有慧根,讓他學得比別人都快,軍中退伍後隔年,他便成立石雕工作室;卓文章談到,每當畫完設計圖後,他會先用泥塑方式作出佛像模型,再雕琢出外型,藉此讓作品更趨完美,在他心中「觀音就像是母親般,總是在人間聞聲救苦。」

對石雕創作的堅持與用心,讓他很早就在藝壇嶄露頭角,不僅曾把重達百噸以上的花崗岩石,雕琢成高達數公尺的觀音作品,創作面向更涵蓋公共藝術等層面,還有來自海外的創作邀約,像他早年曾受日本邀請,投入三、四個月,以全白大理石雕成一尊將近五公尺的「魚籃觀音」。

體悟佛經智慧 修行融入日常

除傳承上一輩的傳統石雕技藝,卓文章更思考如何從既有技藝中開創有別以往的新格局;身為佛教徒的他,從《普門品》、《心經》等經典中體會佛法意涵,他談到,如同《金剛經》提及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告訴我們不要拘泥、執著於外在表相的道理,在他看來,佛法與修行其實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能有所體悟,自然能口說好話、身做好事。

「石雕是『減法』的創作過程,透過一刀一鑿慢慢雕刻出形狀,展現作品生命力。」今年五十八歲的卓文章談到,投身石雕逾四十個年頭迄今,不只完成上千件石雕作品,每件創作的心路歷程亦有所不同;他認為,每塊石頭都是歷經千萬年光陰緩慢形成,不僅來之不易,更各有靈性,身為藝師,要好好對待這些礦石,以示對創作的尊重。

他表示,石雕屬於一門慢工出細活的工藝,因為創作時間長,導致年輕一輩的人愈來愈少,以花蓮石雕學會為例,最年長的石雕家已高齡七十多歲,年近六十的他算中生代;期盼未來能有更多人投入,讓石雕藝術可以世代傳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