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鰩 沙魚劍下的犧牲品

文/Angel |2021.07.04
7156觀看次
字級
鋸鰩是沙魚劍需求下的犧牲品。 圖/Angel提供

文/Angel

海巡署台南查緝隊從今年初起,清查購物網站上的資料顯示,截至4月中旬,全台6個直轄市,查獲數量驚人的沙魚劍170支、鋸鰩牙齒4袋、獨角鯨牙2支、獨角鯨牙切段2片、象牙8支……等,主要為海洋保育類違法販售物品,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這其中最令人驚心的「沙魚劍」,其實就是鋸鰩(Sawfish)的口鼻部,也是民間乩童用於「起乩」時,常操持的法器之一。換句話說,鋸鰩正是沙魚劍下的犧牲品。

儘管人類一般不吃鋸鰩的肉,但牠鋸齒般的長鼻(吻部)造型,常被視為現存許多有趣魚類中的特殊品種。在亞洲,鋸鰩的鰭常是魚翅料理的來源,被視為是上品食材;在美國,魚皮是時尚產品材料、魚油可做成營養品……因而成為許多人獵殺的目標。

墨西哥、巴西、肯亞、伊朗、印度和中國大陸,常視鋸鰩的吻部為收藏品或是傳統藥材。其吻部的鋸齒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常被當做鬥雞腳上綁的刺。部分地區的人食用鋸鰩的肉;此外,鋸鰩也是水族館中受歡迎的展品。

雖然鋸鰩在許多地區都瀕臨滅絕,但其實有些簡單的方法可幫助復育。舉例來說,鋸鰩在被誤捕後,順利存活下來的機率很高,因此如果能將保育策略的重心,放在商業型、生計型和娛樂型捕撈者的基礎教育上,減少拖網或刺網纏上鋸鰩的吻部,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保存鋸鰩的一線生機。

一般人初見鋸鰩,第一印象便是:這種沙魚外型好特別,看起來很危險,像是生活在深海中的一把鋸刀……但實際上呢?且讓我們透過下列25個有趣的生態特色,認識及了解鋸鰩。



初出生鋸齒已長成

˙鋸鰩與其他一年可以分娩幾次的魚類不同,牠一年只能分娩一至兩次。剛出生的幼小鋸鰩,體長約60公分,口鼻部已完全發育,有8個鋸狀物,但具有鞘(皮膜)且有彈性,這種軟質的口鼻部鋸子,可避免鋸鰩寶寶在出生時傷害到母親。

˙鋸鰩是卵胎生鯊,其在受精懷孕期間,母鰩在體內會生出一個個滋養胎兒的卵黃囊。根據不同的鋸鰩物種,妊娠期可能會持續數月至1年。

˙儘管鋸鰩的外貌看上去很嚇人,但這並不意味著鋸鰩位居水中食物鏈頂端,因為有一些沙魚和鱷魚等動物,也常以鋸鰩為食。

˙鋸鰩常給人「愛攻擊其他生物」的印象,實際上,野生鋸鰩對人類完全無害,即使有攻擊人類的案例發生,也是因為牠們感覺受到人類威脅,才會出現攻擊行為。

˙美國和歐洲一些公共水族館中,將鋸鰩放養在巨大的水族缸中。有趣的是,與野生環境中的鋸鰩相比,水族館內鋸鰩的生長速度更快。



電波感應代替視覺

˙鋸鰩的小腸中,有一個內部形狀像開瓶器的隔板,被稱為螺旋閥,主要用於幫助腸子吸收更多食物和營養。

˙儘管鋸鰩有眼睛,但視力並不發達,主要是依賴電波感受器作為感覺來源。這種位於口鼻部鋸子周圍的電波感受器,能發出微小的電波,幫助牠們在夜晚和渾濁的水中狩獵。

˙鋸鰩和沙魚一樣,可以感應到另一隻生物身上的電。透過這種「動物第六感」,鋸鰩能檢測其他動物的電場,找到需要的獵物。

˙鋸鰩被列為夜間活動的動物,白天通常蟄伏海底,夜間才會出動覓食。



別名多出沒水域廣

˙鋸鰩有許多別名,如小齒鋸魚,大齒鋸鯊、綠色鋸鰩、矮鋸鰩和窄齒鋸魚;有人也稱鋸鰩為木匠沙魚、梳齒鯊、普通鋸魚和佛羅里達鋸魚。

˙全球現存5種鋸鰩,曾於90多個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的沿海和河流水域出沒,台灣周邊海域也曾出現過尖齒鋸鰩。

˙鋸鰩有很強烈適應淡水和海水的能力,甚至從微鹹水域到含鹽濃度較高的海域,都可以找到鋸鰩,這種魚更喜歡深度小於10公尺的海洋淺水區。

˙儘管鋸鰩看上去怪模怪樣的,且大多數的鋸鰩都生活在深海中,但人們仍可以在淺海地區的泥濘或沙質淺海底部,發現鋸鰩的蹤影。



和魟魚才是近親

˙比起沙魚來,鋸鰩的體型更像一條魟。鋸鰩的頭部和身體是扁平的,這可能和牠們大部分時間都潛趴在海底的習性有關,但也可能因其他因素而演化成如今的體型。

˙鋸鰩、沙魚和魟彼此最大的共通點,就是牠們的骨架都是由軟骨組成。

˙有一種名為鋸鯊(Sawshark)的動物,和鋸鰩同樣擁有長長的鋸齒狀鼻吻,但實際上卻是兩種不同的動物。鋸鯊是一種沙魚,鋸吻上有肉質觸鬚,並未列在瀕危動物名單中,而鋸鰩歸屬於鋸鰩目鋸鰩科動物,比較近似魟魚。



體積龐大造型獨特

˙鋸鰩可以生長達到體長24英尺(約7.31公尺)。但大多數情況下,鋸鰩多長成20英尺(約6公尺)左右,重量可以達到300公斤,甚至更重。

˙鋸鰩看起來像一根鋸子的口鼻部,約占體長3分之1,鋸齒上布滿細密的「牙齒」,其實是「假牙」。這些外形嚇人的細密牙齒,是從鋸齒上演化而成,只是形狀看起來像牙齒罷了,並非尖利的硬質齒。

˙鋸鰩主要吃魚和海裡的甲殼類動物。牠們的嘴位在腦袋下面,只有在嘴裡,才有真正的牙齒。

˙鋸鰩會用鋸子狀的口鼻部,來回移動將獵物身軀切成小片,然後再吃掉,或甩嘴驅趕獵物,所以對海底動物而言,鋸鰩是相當凶殘的狩獵者。



濫捕嚴重族群受威脅

˙由於有些人認為,鋸鰩會運用鋸齒保護自己的族群和愛侶,因此,常在捕獵後,取下其口鼻部鋸齒作為一種護身符或防身武器。

˙鋸鰩雖然每胎都誕生十餘尾,但實際數量卻正在減少。鋸鰩是美國第一個被列為瀕危物種的魚類,2007年起被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全球保育名單,卻還是經常受到非法捕殺,且長期列於非法國際捕獵貿易的名單上。

˙到目前為止,全球僅存5種鋸鰩。鋸鰩迅速減少的主因,一是受到密集捕殺,另一原因,是鋸鰩長長的口鼻部容易被魚網網住而死亡,導致種族迅速滅絕。

˙台灣民間信仰乩童及廟會常使用之法器「沙魚劍」,和七星劍、銅棍、月斧和刺球合稱「五寶」。一隻大型沙魚劍,網路售價高達數十萬元。

˙由於海洋汙染日漸嚴重,紅樹林生態遭受破壞,鋸鰩逐漸喪失了宜居環境,加上全球氣候變化,也正縮小鋸鰩的棲息地,鋸鰩保育行動已刻不容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